美国人对制造业一直有执念,就跟东北老铁梦想振兴东北一样。其实,他们曾经的制造业辉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11-21 14:25:12

美国人对制造业一直有执念,就跟东北老铁梦想振兴东北一样。其实,他们曾经的制造业辉煌都是特殊阶段下的特殊产物,注定回不去了。 东北和美国都经历过产业转移和去工业化,最终从辉煌走向衰落。因为它们的工业崛起都具有一定偶然性,是因人和因时成事的结果,人没了,时间过了,制造业自然就会逐渐衰落。 东北地区紧靠西伯利亚和半岛,尤其是稍远一点的日本,“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也”。所以,东北自唐朝开始,就逐渐成了“四战之地”。 张作霖对东北的影响很大,这人贫苦农民出身,脑子活路子野。他虽是军阀土匪,但也算得上乱世枭雄,虽然不具有历史先进性,却干了一些具有先进性的事情。比如发展工业,办教育和建铁路等,让东北工业从无到有。 著名的有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粮秣厂、东北航空工厂和奉天纺纱厂等。兵工厂工人曾一度高达2.5万人,有各种机械装备8000多台,基本都是丹麦、日本和德国进口的,非常精良,为中国工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今天,东北有些百年企业,很多都是他当时操办起来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也在东北兴办了一些企业。建国之后,东北就成了我们最大的工业基地。 一汽选址时,曾考察过北京和洛阳等城市,但最终选择落户长春,就是因为这地方有院校教育,有技术工人,有工业底子,有基建和能源基础。其实,我们当时也没啥选择余地,苏联专家也说过类似的话,“不建在东北,中国还有哪个地方,能找到那么多识字工人?” 现在,我们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老了就是老了,不可能再回去了。就像日韩这种资源禀赋极低,又没啥区位的国家,说到底是冷战把它们抬高到了本不属于它们的高度,所以日韩没落也是注定的。 其实,美国工业崛起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两次世界大战把欧亚大陆打成废墟,工业产能被打没了,这才让美国工业有了可乘之机。 不客气的说,美国工业品进入亚欧大陆,原本就是一种不正常的商业行为,不符合市场规律。一旦亚欧大陆和平稳定,不再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天时”就会消失。 “地利”,相比亚欧非大陆,美洲就像一个孤岛,天生边缘地带,山高皇帝远。所以,当旧大陆爆发大规模战争时,美洲就会因地利而远离战火,成为旧大陆精英的避风港。 一旦旧大陆没了战火,美国“地利”就会消失,而且会成为美国的致命短板,为啥?因为距离太远,连接成本太高。 “人和”,美国天生就没有人和,因为初代美国人要么是盎撒劳改犯,要么是旧大陆失意者,要么就是新教狂徒,天生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这也是为啥美国跟自由主义天生般配,相互之间没有责任和义务,你可以自由的活,也可以自由的去死,社交隔离、生殖隔离、种族隔离等大行其道。 所以,美国天生就是个散装草台班子,只能做利益共同体,做不了命运共同体,抗压能力极差。 最近在看万斯《乡下人的悲歌》,发现MAGA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结论上,就是他们老认为美国制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但这个结论是基于欧亚大陆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所得出来的,是特殊阶段下的特殊结论,并不具备一般性和普世性。 比如上世纪10年代,美国GDP全球第一,但美国劳动生产率、工业利润率都不如英国。相比较英国,美国资本家几乎零成本利用美洲大陆的土地和资源,即便如此,都干不过垂垂老矣的英国。由此可见,美国制造业浪费有多严重,“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战结束,德日恢复生产力之后,立马就在贸易竞争中把美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美国市场甚至一度变成了日货倾销地。然后,美国就开始耍无赖,怒砸日本制造,抵制日货,摁着日本脑袋签广场协议,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一旦公平竞争,美国制造根本干不过旧大陆上的传统制造业强国。美国制造连德日都干不过,试问怎么会干得过老牌制造业强国中国!要知道古代中国制造曾虐遍亚欧大陆,陶瓷堪称欧洲奢侈品,但却是中国百姓的寻常日用品。 美国人天生就不适合干制造业,越是需要大规模分工协作,越是需要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美国人就越是干不了。也许,目前的金融资本主义,金融立国才是真正兑现美国天赋的正确路子。 所以,MAGA群体的未来无疑是悲观的,即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他们也做不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反而还要牺牲美元霸权。一旦失去美元霸权,军事霸权也会随之沦陷,那美国就享受不到世界人才、资本和舆论等红利。 没有这些红利支撑,美国仅剩的那点技术优势也会彻底崩塌,掉入死循环深坑。最终,美国必将全面收缩,回归美洲玩泥巴,重回光荣孤立,去折腾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美洲邻国。 届时就不只是“乡下人的悲歌”,而是美洲人的悲歌,拉丁人的悲歌。对比欧亚大陆上的国家,美国到时可能就会像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中所说的两类人中的第二类。 世界上有两类人:在第一类人周围,我的表现是为了给他们留下良好印象。在第二类人周围,我的表现是为了避免难堪,因为第二类人就是局外人!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