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盾构机,葡萄牙首都也头疼?国产“地下航母”有多牛? 90年代,中国隧道施工陷入困境。没有盾构机,只能靠人工开挖,效率低下且安全隐患大。秦岭隧道项目不得不高价从德国进口设备,这7亿元不仅仅买来了机器,更是“卡脖子”的无奈。 西方厂商不仅卖设备贵,售后服务更是天价。他们还禁止技术转移,垄断中国市场,严重制约了基建发展。 面对“卡脖子”的窘境,中国工程师们决心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2000年,自主研发正式启动。 盾构机技术复杂,涉及力学、电气、机械等多个领域,零部件多达数万。团队从零开始,边学边干,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2004年,"先行号"诞生,打破了国外垄断,点燃了民族产业的希望之火。 此后,国产盾构机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性能大幅提升。它们先后助力马来西亚、葡萄牙、土耳其等海外工程,在极寒、沙漠等复杂环境下,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屡创佳绩。 盾构机的核心部件主轴承,以前还要靠进口。为打破这一壁垒,工程师们夜以继日攻关,终于研制出性能卓越的国产主轴承,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工程,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