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
《对话企业家》@乌镇
星云智慧李明:机器人产业很可能是下一个汽车产业
人民网记者王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如何迎接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11月19日至22日,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邀请互联网企业相关负责人分享创新故事、解读前沿热点、洞察智慧未来。
当AI遇见机器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如何影响未来世界?11月20日,“2024人民之夜@乌镇咖荟”在浙江乌镇成功举办,星云智慧机器人CEO李明在现场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如何看待当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
李明:机会大于挑战。在我个人看来,很多人对机器人这个行业还是相对低估了。机器人这个赛道是一个巨量的市场,机器人产业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汽车产业。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大概有30万亿的体量。现在机器人市场有多大呢?把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加在一起,可能也就是个千亿级。如果是人形机器人,可能只有几十亿这个量级的市场。所以,它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比很想象的要大的多。
挑战在于渗透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数量,目前机器人出货量不足,导致综合成本偏高;第二个是应用场景,这些机器人刚刚开始在工厂试用,整体还在探索阶段。所以,提升渗透还是有一个过程,机器人公司可能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等待一个转折点。
人民网:当AI遇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
李明:我们是一家非常年轻的企业,但是我们有一个比较远大的使命——能够创造一个人机和谐共存的未来。
机器人这个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大概意思就是:人觉得很难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很容易;人觉得很简单的事,机器人反而需要巨大的算力来解决。比如让机器人拉拉链,我们觉得很轻松的动作,机器人就很难做到。
对于智能机器人,应该更关注什么?在短期之内,我们更关注人们不愿做或者做不到的场景,比如水下、高空等一些危险场景,或者特别艰苦、枯燥、大量重复性的劳动,这种场景反而是机器人最适合的。
我们现阶段致力于机器人的训练,面向这些特殊场景,去训练出能够长时间、高效作业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去替代人工作业,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大的方向。
人民网: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李明:如今,像酒店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体已经在大量应用在现实场景,服务我们的工作生活。
未来将如何发展?我认为可能以下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机器人需要做更复杂的任务,它能够理解人在说什么。现在的机器人大部分都没有自主智能处理复杂场景、突发事件的能力,只能在预设好的场景下面重复高精度的工作。这就需要机器人学习训练的迁移和泛化,让它学会“举一反三”。
第二个是效率。只要有电机器人24小时都能工作,而且准确度和精度是比较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机器人长时间、高速度大量地去工作,能够大幅提升生产作业效率。
第三个是情感。让机器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情感陪护,这可能会是将来的一个方向。比如,当我们在外工作,让数字分身或者机器人去陪伴父母或者孩子……这些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未来场景。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人机和谐共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