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老臣张耀,历事六朝。某天上朝奏事的时候,正说着话呢就突发急病,倒地不起。太上

任向前养护说 2024-11-21 17:22:54

北齐老臣张耀,历事六朝。某天上朝奏事的时候,正说着话呢就突发急病,倒地不起。太上皇高湛亲自跑下御座抱着他大哭。       北齐天统元年(565年),清晨的宫廷大殿,庄重肃穆。张耀,这位历经六朝风云的老臣,正站在朝堂中央,身躯虽显瘦削,却依旧笔挺。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虽已年过六旬,但那份从容与敬业无人可比。   张耀是北齐政坛的中流砥柱,从北魏到北齐,他见证了朝代更迭、政局动荡,亲历了高欢起兵、北齐立国的整个过程。他的智慧与忠诚早已成为众人敬仰的标杆。   对张耀来说,每一场朝会,每一次奏事,都是对职责的坚守。那一天也不例外。 朝会上,张耀正在奏报一桩重要国事。他条理分明,言辞恳切。殿内鸦雀无声,大臣们都屏气凝神,聆听这位老臣的见解。   然而,就在他话音未落之时,突然,一个不合时宜的停顿让所有人一惊。张耀的手缓缓垂下,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一般,面色惨白,随即直直倒向地面。   “张公!”有大臣惊呼,几人急忙上前搀扶。场面顿时一片混乱。而此刻,位于御座上的太上皇高湛,猛地站起身,脸色大变。他几乎是跳下台阶,跑到张耀身边,俯身将他抱起。   “张公,张公!”高湛声音哽咽,双手微微发抖。他一边喊着,一边用力摇晃张耀,但怀中的老臣双目紧闭,毫无反应。这个平日里冷静果敢的皇帝,此时眼眶已经湿润,失声痛哭。   大殿中的群臣无不动容。高湛从不是一个轻易显露感情的人。他年轻时便崭露头角,因文武双全深受父亲高欢的喜爱。   后来他辅佐兄长高洋开国,政变支持高演继位,自己又在皇建二年登上皇位,成为北齐第四任皇帝。虽然年纪轻轻便将帝位传给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但他的威望和权力在朝中依旧举足轻重。   然而,眼下的这一幕,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位君主面对挚臣骤然病倒的无助与悲痛。   “快传太医!”高湛沙哑着声音,抬头急促吩咐。很快,宫里的太医匆匆赶来。张耀被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送往内宫治疗。   然而,太医们面面相觑,脸色凝重,随后轻轻摇头。他们知道,年迈的张耀身体早已不堪重负,这次突发的疾病恐怕凶多吉少。   张耀被送回府中,高湛一连几日派人探视,甚至亲自前往慰问。他的情绪始终低落,不愿相信,这位陪伴自己多年、为北齐江山鞠躬尽瘁的老臣,竟可能从此撒手人寰。   果然,十日之后,噩耗传来。张耀在府中病逝,终年六十三岁。这一消息震动朝野,无数人为之惋惜。张耀一生忠贞,品行高洁,为官几十年从未有过贪渎之嫌。他的去世,既是北齐朝廷的重大损失,也是高湛心头的一根刺。   高湛闻讯后,久久不语。那日,他端坐御座上,望着殿内空荡荡的场景,思绪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些岁月。他记得,张耀是如何在高欢起兵时奔走效力,又是如何在高洋、他以及高演的朝堂上,不惧权贵,直言劝谏。张耀对他来说,早已不仅仅是臣子,更像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   “忠贞平直,温恭廉慎。”高湛低声念道,这是他对张耀一生的评价。随后,他颁下诏令,追赠张耀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号“贞简”,以彰其功德。他还命人在张耀故里为其修建祠堂,命地方官员妥善照顾张家后人,以表对这位老臣的深切怀念。   此后,高湛每每提及张耀,总会叹息道:“若张公尚在,朕何惧天下纷乱?”这句话传遍了朝野,成为对张耀最高的褒奖。   张耀去世之后,北齐的局势逐渐复杂。高湛虽然在天统四年去世,年仅三十二岁,但他在位期间推行的政策与决策深远影响着北齐。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