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和非营利组织国际教育协会当地时间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一学年,印度学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自2009年以来首次将中国挤下第一的位置。
“美国梦破灭”
数据显示,2023—2024学年,印度成为在美留学生最大生源地,在美留学生数量为33.2万,同比增加23%,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9.4%。
相比之下,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为27.7万,同比减少约4%,排在印度之后。
这也是15年来印度在美留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中国留学生人数。
舆论关注到,中国在美留学生已连续第四年减少。分析认为,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关。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利·普里瑟奇表示,过去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父母和老师都告诉他们:去美国学习,也许你可以留下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好日子。
但2016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人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种族主义和反亚裔仇恨犯罪的“冲击”,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学生们“对美国梦的幻想破灭”。
在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特朗普颁布一系列命令,阻碍了人文交流。他还曾以“安全风险”为由,取消1000多名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
拜登上任后,许多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并未逆转。而且,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在某些敏感专业的限制导致了排斥效应和寒蝉效应。
接下来,随着“特朗普2.0”的到来,更多旅行、留学和移民限制可能出台,中国赴美留学生数量可能继续受到影响。
选择更多元
第二,安全问题是另一大考虑因素。
一位中国受访者表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去美国学习的唯一原因是安全问题,比如暴力、抢劫、枪支暴力和毒品。”
分析人士指出,自从新冠疫情带来一波种族主义和仇恨犯罪以来,对安全的担忧只会加剧。普里瑟奇说,尽管美国的枪支暴力一直令留学生的家庭感到担忧,但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的使用增加意味着袭击在网上传播得更广泛,引起了更多顾虑。
第三,选择的多元化。
一位英孚教育的高管表示,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对海外教育的兴趣减少。因为现在除了美国之外,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例如,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的移民、留学政策更加友好,家长们有了更多选择。
第四,中国大学质量有所提高。
普里瑟奇说,留在中国读书也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选择,这里的大学声望越来越高。
她说,许多以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教授现在回到中国任教,部分原因是他们在美国面临的困难条件,但也因为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
她补充说,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不再认为美国教育赋予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竞争的天然优势,除非他们上的是常春藤盟校或类似的顶尖大学。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关注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一些人甚至怀疑海外教育是否会损害他们获得政府工作的机会。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美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目的地,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科技领域的研究生。这些领域的顶尖学校大多在美国,研究资助方也以美国为主。
一些美国官员正鼓励中国学生流入美国。负责学术交流的美国国务院代理副助理国务卿玛丽安·克雷文近日表示,美国大学重视中国学生,今年在武汉开设了一个新生咨询和招生中心。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上的一篇文章建议,美国政策制定者可以修改签证规则,让中国留学生行动能更加灵活。“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在美国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不同寻常的重要作用。”
印度为何“赶超”?
再来看为何印度的在美留学生人数激增。分析人士列举了三点原因。
第一,与美印关系有关。今年6月,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坎贝尔曾表示,美国应该在理工科领域招收更多留学生——不是从中国,而是从美国安全伙伴地位愈发重要的印度招生。
舆论指出,出于所谓的“国家安全”,美国政府官员在特定领域发出偏好印度人的信号,加剧了留学生人数结构的转变。
第二,美国需要印度学生填补中国国际留学生生源的空缺。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经济学和移民问题的助理教授高拉夫·卡纳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幅下降。美国大学意识到这一数量不会回升,需要另一个真正聪明的国际留学生群体,因此开始利用印度这个资源。”
第三,印度学生也有赴美攻读理工科、进行深造的需要。
国际教育协会研究、评估和学习主管米尔卡·马特尔表示,印度超过40%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人口老龄化速度比中国和美国都要慢。随着印度大学适龄人口的增长,赴美国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绝大多数赴美的印度学生是以研究生身份入学,以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或工程学科为主。他们也倾向于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在美中国留学生而言,新的变化可能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同时,全球教育流动趋势的变化也对国际教育合作提出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