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就像小偷,药物就像警察,过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让‘小偷’愈发狡猾,让‘警察’更难捕捉!”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为促进合理用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办多学科义诊及合理用药科普活动,帮助大家消除用药误区。
头孢菌素、红霉素、青霉素……这些抗菌药,大家都不陌生,但如何正确规范使用,却是大有学问。“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类型,抗生素只是抗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子集。”珠江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喻珊珊介绍,药物通常作用于微生物的某个靶点或部位,滥用抗生素会让微生物变得更加“狡猾”,通过变异或适应来逃避药物,从而产生耐药性。
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不仅是关乎个人健康的议题,更是全球性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包括各种抗生素在内的抗菌药物数量已从2021年80种增加到2023年97种。WHO担忧“需要新的创新药物来治疗严重感染,并取代那些因广泛使用而变得无效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也会促使具有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的诞生,因此如何合理使用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微生物药物是全球公共卫生重大事件。
“解决抗微生物药物滥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医生的培训、提高公众的认识以及完善相关规范等措施,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喻珊珊表示,在群众日常用药中,抗生素的使用常有误区需要留意:
误区1
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病毒感染如甲流、新冠无效。抗生素不应作为常规预防感染的措施,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风险。
误区2
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
不同的感染用药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即使症状改善,仍需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一定要用够疗程,因为疗程足够才能保证完全清除体内的致病细菌,否则就会遗留感染复发或细菌耐药。
误区3
迷信新药和贵药
抗生素的好坏,可不是看它的价格高低或者是不是最新研发的,而是要看它是不是正好能对付你身体里的病菌,还有这种病菌对它敏不敏感。就像是用钥匙开锁,得找对钥匙才行,跟钥匙贵不贵、新不新没关系。滥用那些效力强、范围广的抗生素,不仅会伤及无辜的“好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还会产生细菌耐药。
误区4
头孢级别越高,疗效越好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打击细菌的能力、方式,以及对肾脏是否友好,被细分为了五代。每一代的头孢菌素都有自己优势与不足。在选择用哪种头孢菌素来对抗感染时,要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和病人的身体状况来决定,而不是简单地认为,级别最高的那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误区5
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不合理地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肝肾负担,还可能让细菌变得更狡猾,难以对付。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低级别不用高级别;能用一种药物解决问题不联合用药。
文|记者薛仁政通讯员刘晶韩羽柔卢钰仪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