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瓶茅台、两条中华烟被偷,谁干的?浙江刑警三小时破案,全国比武获第一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4-11-22 00:19:03

一天早上,一女子报案,放在车里的两瓶飞天茅台、两条中华烟、2000元现金不见了。前一天夜里,她8点多下班,把车停在小区停车场就回家了。

谁干的?3小时内能破案吗?

这是第四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团体决赛的考题。

11月18日-19日,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杭州开赛。

(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现场)

来自全国32个省、直辖市的刑侦代表队同场角逐,进入决赛的都是各省的“刑事技术大拿”,有年轻的“00后”,也有头发花白的“70后”,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上,他们用刑事技术让犯罪无法藏身。

本次比赛是公安部将新老刑事技术结合的一次大考。

浙江省公安厅代表队由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情报研判支队副支队长陈丰、温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民警廖博政、嘉善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民警周骏、德清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民警付立斌、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分局涉网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李光旭、台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主任李达组成。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达、陈丰、周骏、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徐林苗、领队殷克华、李光旭、付立斌、廖博政)

6名队员中,00后、90后、80后各两名,年龄最小的是廖博政,23岁。

浙江代表队新老搭档,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赛中,陈丰、廖博政获得第一,李达和李光旭获得第二,付立斌获第七。

这也是浙江刑侦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深夜,两个人影拉开车门

现在,一桩案子发生了,刑警们可以运用多种刑事技术揭开真相。这次比武,考的是刑事技术之间的协同配合,各种刑事技术一起发力,快速破案,形成铁案,这也是现代警务的一个新方向:快侦、快破、快挽损。

考场上,浙江队的6名刑警小伙做了分工:周俊和李达负责传统现场勘查工作,现场辨识蛛丝马迹,发现提取嫌疑人遗留下的痕迹物证,刻画嫌疑人的特征;其他四人将各自利用新刑事技术解剖现场的各种信息。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也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在“蹲下来、趴下去”之间,寻找答案。

法证之父、法国著名犯罪学家埃德蒙·罗卡认为,“凡有接触,必留痕迹”,指纹和DNA因为唯一性,是犯罪现场的“证据之王”。

周骏和李达对车的里里外外进行“解剖”,周骏借助勘查光源寻找痕迹,拿出多功能相机拍照,现在痕迹勘查技术民警还负责刑事照相工作,要“拍摄看不见的东西”,因为光线缘故,周骏不断调整拍摄角度;李达猫腰在车内小心翼翼地收集着物证,驾驶室、地毯、座位,各个角落里都可能藏着通往真相的密钥。

李达大学读的法医专业,2014年考入台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从事DNA鉴定。埋在实验室久了,李达意识到,实验室不能只跟案件现场进行一场场“隔空对话”。只要有机会,李达就去现场看看,寻找现场的未知因素之间的关系,“让实验室成为现场的延伸”。

与此同时,李光旭和付立斌对视听资料进行分析。嫌疑人做了伪装,有反侦察意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俩从零碎的信息分析出嫌疑人作案轨迹:深夜,两个身影随机拉车门,钻入车内后迅速逃走。

“这两个人有没有上家,上家又是谁?是系列案还是单起案件?”湖州刑警付立斌学的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在传统案件和新型案件现场勘查间不断切换频道,是他的工作日常。

“网上一切线索可能都是有用的,犯罪团伙也一定会在网上留下痕迹”,最年轻的温州刑警廖博政,他拨开层层包裹的虚拟身份的外壳,解读着现场。

陈丰像“数据大脑”一样“处理”各种信息,他用思维导图梳理着案件:这是一个盗窃、销赃一条龙及流窜作案团伙,团伙成员4人,“我从2009年就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案件的逻辑关系。”

让“证据之王”更权威更专业

把案件办成铁案,让真相大白,是每一名刑警的初心,人抓了案子破了,接下来就是量刑和定罪,能不能判刑、判多少年,要靠证据说话。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徐林苗说,侦查破案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公安机关在对违法犯罪打击做到快速反应、以快制快的同时,要确保案件办理质量。而刑事技术工作是公安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科技支撑,是维护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承担着“引导侦查、支撑诉讼、服务全局”的职责使命,“现场勘查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是确保案件办理质量的关键。”

刑事技术民警提取各种物证后形成鉴定意见,鉴定意见作为八大类刑事诉讼证据之一(八大类证据: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被称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之王”。

让“证据之王”更权威更专业,是本次比武的初衷。

据介绍,今年7月,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组织全省刑事技术比武,从全省选拔出30多名优秀刑事技术民警,组织备战集训。集训期间,刑侦总队一方面注重技术员在传统案件和新型案件勘查“看家本领”和“新技能”的考验,同时注重勘查现场时,多种技术如何打配合、共同破案的模式,还注重勘查时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选拔期间,经多轮PK,最终选出6名优秀的民警代表浙江刑侦参加本次决赛。

在与刑事犯罪的较量中,浙江刑事技术的革新脚步从未停止过。

早在2020年,浙江警方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时空全要素动态勘查机制的概念,就是提升现场勘查中痕迹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时空信息等案件信息的全要素发现、采集、研判和动态应用能力。

浙江代表队的成员,各个都是“斜杠青年”

浙江刑警,藏龙卧虎,这次的浙江代表队里,各个成员都是“斜杠青年”。

“注重培养‘全能王’,复合人才、一专多能是大势所趋。”领队、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痕迹技术支队支队长殷克华说,新警务模式需要刑事技术民警要打开思路,从单纯的技术维度转变为多维度,学会多途径、多手段突破每一起案件。

陈丰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后到了洞头县公安局,做过网警、派出所民警、刑警,他精通网络技术,破过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大案,做过反诈宣传,是最早一波的反诈宣传民警,他业余写诗、写小说,还出过书。

(陈丰出的书)

在网安大队时,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如妖孽半路杀出,路数诡异,陈丰寻找着破解之道。陈丰听受骗人讲诉被骗经过,“发现存在可防范的可能性,就想到去做防范提醒。”后来,陈丰调到派出所后,就有意识地去社区、街头做防范宣传。

前几年,大家对陌生电话短信的轰炸头疼不已,正常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温州警方在全国率先对“通讯轰炸”、恶意呼叫骚扰黑灰产链条进行打击,还开发了反制系统,陈丰也参与其中。

(陈丰参加押解境外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行动)

这些年,温州警方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也一直走在前列,在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上,陈丰多次被抽调到专案组。积累了很多经验。

2017年2月,陈丰被遴选到刑侦总队,再次跨界,从事研判分析,因为出色,还被公安部抽调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浙江队中的两名“00后”新警——廖博政和付立斌,去年,他们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入行才1年,他们是浙江新生代刑警的代表。

刑警队伍,一直讲“传帮带”传统。今年来,浙江刑侦队伍开展全员人才计划建设,推进新录用民警“青蓝工程”成长帮带制,全方位激发新生代刑警战斗力,让越来越多的新警“一年跟着干、两年能单干、三年成骨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