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故事演绎着人性的光辉与封建礼教的暗影。1893 年,谭延闿的命运轨迹在家庭的波澜中开始了一场深刻的转变,他的故事,犹如一颗璀璨而悲怆的星辰,照亮了那个封建时代的夜空。 年仅 13 岁的谭延闿已然聪慧过人,成功考中秀才,这本该是阖家欢庆的荣耀时刻,然而,命运却在此处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满心欢喜地向父亲报喜,换来的不是赞许与鼓励,竟是父亲怒不可遏的一巴掌。那铁青的脸色,那如雷的呵斥,让小小的谭延闿瞬间坠入了冰窖。“小小年纪,还在玩耍,还不赶快读书去!” 母亲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带着无奈与焦急。谭延闿只能默默低下头,心怀委屈与困惑,走向站在门口默默垂泪的母亲。 在谭延闿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他唯一的温暖港湾。尽管年纪尚小,他却能敏锐地感知到母亲的艰辛与不易。家中的姨娘们可以悠然自得,晚起晚睡,无需操劳家务,而母亲却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忙碌,只为给他准备一桌喜爱的饭菜。父亲在家中时少,家中事务多由姨娘们掌控,唯有家庭聚会时父亲才会现身。可这聚会对于谭延闿来说,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能有满桌佳肴,忧的是母亲竟不能上桌用餐,只能在众人散去后吃些残羹剩饭。当他鼓起勇气询问父亲时,那一句 “不合规矩” 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他常常看到母亲在屋内偷偷哭泣,每当此时,母亲总是叮嘱他要好好读书。于是,在谭延闿心中,好好读书,让母亲不再哭泣,成为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 从此,谭延闿收起了玩闹之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读书之中。他以书为伴,日夜苦读,随着年龄增长,他阅读的书籍日益增多,阅历也逐渐丰富。然而,在清朝封建统治的大背景下,他的思维仍受着时代的局限,起初只是单纯地接受教育,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尚未能融会贯通、提出独到见解。但他心中的目标从未动摇,那就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改变母亲的命运。 终于,在 13 岁考中秀才后,谭延闿并未满足。面对父亲对秀才功名的不满,他决心继续奋进。在二十四岁时,他在最后一届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荣获会元。这一成绩令父亲大为震惊,也终于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而母亲,也因他的荣耀获得了上桌吃饭的机会。这一刻,谭延闿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他用自己的努力,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中,为母亲争得了一丝尊严。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对封建家庭等级制度的有力抗争,让后人得以一窥那个时代女性的悲苦与子女为改变命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令人深思,也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