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不应该反对拼多多的低价竞争策略 谁反对也没有用!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速度,降低商品价格,一直是中国改开以来商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主旋律 1、改开之前,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流通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流通的过程是这样的:工厂车间生产—厂销售科—(省或大区级)—级批发站—(地市级)二级批发站—(县级)三级批发站—零售公司—零售门店。 那时候的商品流通环节多、交通落后,造成商品流通速度慢、费用多,在指令性价格体系下,工厂和商业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商品的供应。当时,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工厂的产品和商业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实行的是指令性价格,每个流通环节必须执行指定的低差率,确保不出现暴利情况。但过多的流通环节和缓慢的流通速度,附加了太多的流通成本,无形中还是让产品的终端(用户)增加了经济负担。 2、改开开始,国家对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了改革 国家对经济运行模式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大家熟知的“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然后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再由计划经济与市场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发展到当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3、商品流通模式一直在变革 随着国家经济运行模式的改革,商品流通模式也在不断变革。最早出现的是零售超市,然后直营店,然后互联网应用和全国性的大型物流公司带来的网店(电商),再到时下的直播带货,商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一直是围绕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速度,降低商品价格展开。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这就是商业竞争的主旋律。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也阻挡不了“看不见的手”的内在驱动。市场需要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发展;市场竞争的存在,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的改善,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企业可以引领市场,但更多的是,企业必须适应市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家必须适应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