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石友三担任包头镇守使,把父亲接来奉养。一天,一个卫兵玩枪走火打伤一个

鸿史观 2024-11-22 18:07:43

1925年,石友三担任包头镇守使,把父亲接来奉养。一天,一个卫兵玩枪走火打伤一个老百姓,石父很生气,要石友三把那个卫兵枪毙。

1925年,包头镇守使石友三将父亲接来一起生活,孝心满满。然而,平静的日子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一个卫兵在操练时意外走火,结果一名无辜的老百姓遭了殃。

愤怒的火焰在石父心中燃起,他一声令下,要求石友三将那个卫兵立即枪毙。面对父亲的愤怒和紧急的局势,石友三的选择将决定着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石友三,这号人物是1891年在吉林九台的贫困家庭里出生的。他的父亲是拉大车的,家里的经济条件挺紧张,连吃饭都成难题。老石脾气火爆,对儿子非打即骂。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石友三,既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也埋下了日后残暴的种子。

石友三年纪轻轻,为了生活,就在粮店打起了工。他脑子活络,很会来事,颇得老板赏识。老板觉得他挺聪明,就帮他出钱上学,还找了个叫商震的人教他。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在军队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8年,石友三加入吴佩孚的北洋新军第三镇。还没等他混出名堂,部队就哗变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平津一带流浪。

1912年,他又加入冯玉祥的部队,最初只是个不起眼的马夫。因为会养马、会巴结,石友三逐渐得到冯玉祥的赏识,一路升迁到营长,负责管理二营。他治军严厉,士兵稍有差池就罚站。

但他并非一味严苛,也会用物质奖励激励士兵训练。在他的指挥下,二营军纪严明,训练到位,成为了冯玉祥眼中的“榜样营”。

冯玉祥特别看重这支部队,总是逢人便夸赞。石友三因此出了名,成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石友三的军事才能在几次关键战役中得到充分展现。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他率领敢死队突袭陈树藩的机枪阵地,为冯军打开了胜利的缺口。一年后,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又率部奇袭奉军后方,动摇敌军军心,立下大功。战功赫赫的石友三,官职也水涨船高,一路升到团长。

可就在这时,他的另一面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他对老部下,尤其是二营的兄弟,关照有加,出手阔绰。但对后来收编的土匪武装,却极其残暴,动辄杀戮,导致这些部队最终哗变。

1924年,石友三当上了包头镇守使,成为一方诸侯。权力和财富的堆砌,让他完全失去了自我。他贪婪成性,嗜杀如命,彻底沦为一个残暴的军阀。

1926年,奉系、直系、晋系联合进攻西北军。冯玉祥下野出国,西北军节节败退。石友三见势不妙,立马投降阎锡山。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甚至不惜活埋不愿投降的部下。

石友三在向阎锡山投降后,趁机收编了西北军的溃散部队,从而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此后,他开启了“反复横跳”模式,不断在各方势力之间转换阵营。

冯玉祥回国后,石友三又投奔了他。北伐战争期间,他担任援陕第五路军总指挥。然而,他对权力的贪婪从未消退。当奉军进攻包头时,他迟迟不肯出兵,直到自己的地盘受到威胁才离开。

1928年,石友三攻占少林寺,为了泄愤,一把火烧了这座千年古刹,暴行之举令人发指。后来,他转而支持蒋介石,并对南京发动了攻击。蒋介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逃窜。

但石友三最终也没能攻下南京,只能撤往徐州。反蒋失败后,石友三又投奔阎锡山。中原大战时,他重返了冯玉祥的队伍。但在大战后期,他又投降张学良。

1931年,石友三再次反水,联合张学成对抗张学良和蒋介石,结果兵败如山倒。他逃到山东投靠韩复榘,但韩复榘只给他好吃好喝,却不给他兵权。

石友三走投无路,最后选择了投奔日本人,成了冀北保安司令。抗战开始后,他历任一八一师师长、六十九军军长、第十军团司令。石友三的一生,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

他从贫困的马夫出身,一步步攀升至高位,但总是又跌回低谷。这个人反复不定,没个原则,最后成了被历史遗忘的人。石友三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乱世中,人性被扭曲,道德被践踏,忠诚变得一文不值。石友三的反复无常,正是这种时代氛围的产物。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