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32岁的多尔衮正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抢皇位,同母弟多铎突然说:这个皇帝我也能当,多年前父亲的遗诏上有我的名字! 多尔衮惊呆了。此时皇太极的亲信鳌拜带人拿着武器包围了他们开会的崇政殿,要求他们只能立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多尔衮衡量之下,才不敢轻易提出自己要当皇帝。 想不到本该是盟友的弟弟多铎居然背刺他,想要自己当皇帝,还拿十几年前父亲的遗诏当挡箭牌! 一时之间,多尔衮口不择言,说:豪格的名字也在我们父亲的遗诏上啊,这不能说明你有资格抢皇位。 想不到多铎完全不接招,立马说:那我支持咱们的大哥哥代善,他年纪最大,名分最正。 多尔衮一阵头疼。代善是他们活着的兄弟当中年纪最大的,相当于是爱新觉罗的族长,德高望重。如果代善答应当皇帝,那多尔衮就没戏了。 多尔衮正在暗骂弟弟混蛋的时候,代善开口了:我年纪大了,就不掺和这事了。豪格是先帝的长子,父死子继,是天经地义的。 言下之意,是自己和多尔衮多铎这叔伯辈的都别闹腾了,就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吧。 眼看多尔衮就要一败涂地了,豪格却说出了一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话: 我德小福薄,实在当不起这重任啊! 说完,他迈开脚步,往门外走去。 豪格这可不是不想当皇帝。他是觉得,代善都发话了,自己的皇位稳了,这时候他突然想起来,按照汉人的传统,皇帝登基之前好像要“三辞三让”啊。 当年他的父亲皇太极,也是这样当上皇帝的! 于是豪格就说出来这番推辞的话,并作势要离开。 按照正常的流程,在场的人得把他拦下来,再次力劝他继位。 可不知道在场这些王爷贝勒是没文化,看不懂豪格这是在三辞三让,还是也不想看到豪格继位。总之没有一个人按照预定的剧本去拦他。 豪格只能一步一步走出了开会的大殿。 围在外面的皇太极亲信鳌拜等人看到豪格黑着脸出来,知道形势不太妙,赶紧大声说:你们要是不立先帝的儿子为新帝,我们就要血溅当场! 大殿里头的多尔衮也不敢多话。他知道这帮人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莽夫,说得出就做得到。自己要是真敢提出当皇帝,恐怕都走不出这崇政殿。 而他本以为最靠得住的盟友,同母哥哥阿济格是个莽夫,觉得没劲,提前离开了,同母弟弟多铎背刺完他之后,闭嘴不说话了。 要认输了吗? 突然间,他灵光一闪。 鳌拜这些人,一直只说要先帝的儿子当皇帝,可没指名道姓说豪格啊。 理论上,先帝皇太极的儿子们,不是庶出地位低,就是年纪太小了,真能继承皇位的也就豪格一个人。可是既然他们没把话说明白,多尔衮就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他的脑海里闪出一个新的人选,那就是只有6岁的福临。 福临的母亲是崇德宫五妃之一庄妃的儿子,按照当时满人的观念来看不是地位低的庶子,是有资格继位的。立他的话鳌拜这些人就没话说了。 而且福临年纪小,不能亲政,所以多尔衮还能抢个摄政王。 不过就算代善年纪大了与世无争,在场的王爷贝勒甘心把摄政大权交给多尔衮吗? 多尔衮扫了一眼会场,目光落到了一直没有发话的堂兄济尔哈朗身上。 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儿而不是儿子,注定没有继承权,但是手握镶蓝旗,实力强劲。 多尔衮当机立断对济尔哈朗说:你刚才也看到了,豪格不愿意当皇帝,那咱们就不勉强他了。我提议,立庄妃的儿子福临如何? 济尔哈朗一愣,没有立刻发话。 多尔衮继续加码:我和你一起当摄政王,你是哥哥,排位自然在我之前! 济尔哈朗立刻眉开眼笑,点头答应了。 这两个人联合起来,在场的王爷贝勒也无话可说了。 包围会场的鳌拜等人一愣,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啊。可是谁让他们口口声声说要立皇太极的儿子,却没点豪格的名字呢,现在真选了一个皇太极的儿子出来,他们也无话可说。 至于豪格,是他自己亲口说要放弃的,自然也不能再发表意见了。 就这样,顺治皇帝福临登上皇位,而多尔衮成为了大权在握的摄政王。 回看这一场皇位之争,多尔衮的处境其实是非常被动的。鳌拜等人包围大殿,以至于他不敢明着提出自己当皇帝,弟弟多铎这个本该是盟友的又靠不住。 要是豪格登基了,他可就只能沦落成一个普通的王爷了。 可是他在关键时刻灵光一闪,抓住豪格和鳌拜等人话语当中的漏洞,又联合此前看起来中立的济尔哈朗,退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第三方,从而抢到了摄政大权。 可以说,多尔衮的随机应变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也难怪他的封号是“睿亲王”,他的确很聪明。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