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中国人“老乡”,无视美国把港口交给中国,秘鲁为什么亲近中国
钱凯港,作为中国和秘鲁共建的“一带一路”项目,于今年11月14日正式开港。此前,从南美到中国,船只中途需要在其他国家停靠,航程在45天以上。现在有了钱凯港,新的航线让南美直达中国,时间只需一半。
而秘鲁早在2021年,就将这个意义非凡的港口的独家经营权交给了中国。当时美国因为这个举动向秘鲁施加压力,可秘鲁始终坚定其态度。
如果说两国共建以及港口的经营归属是友好的证明,那从历史渊源和血脉文化来看,秘鲁和中国可以说是远跨大洋的另一个“家乡”。
早在17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两个国家就有了交集。
秘鲁位于拉丁美洲沿岸,面向太平洋,具有绝佳的地理优势,也因此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心,其首都利马更是殖民贸易的连接点。通过中间沿岸国家的中转,秘鲁和中国有了一条远洋航线,也是华侨出国至秘鲁的主要路线。
而自1821年秘鲁真正建立共和国后,他们因为劳动力的短缺开始引入移民,中国也是他们的首要目标,1849年,他们通过了鼓励引入中国人的移民法。这个时间,也是公认华侨抵达秘鲁的时间。自此到1874年,近十万的华侨移居秘鲁,在秘鲁作为“契约华工”而生存。
当时,大部分华工是被招募或骗去秘鲁,签订契约后,他们的归属就不再是自己,而是卖给秘鲁的有钱人,同奴隶一样工作,其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那时,秘鲁虽然废除了黑奴法,但“契约华工”的存在顶替了黑奴,他们为秘鲁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之后“契约华工”因为契约期满不再续约而成为了自由人,他们大部分已经在秘鲁安家,从事着各行各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完全融入了秘鲁的社会环境。他们一部分在首都利马从事商业,一部分分散在乡镇经商务农。
华侨数量的庞大让中国文化不再成为秘鲁的少数群体的文化,而是一点一滴影响着秘鲁的日常生活,秘鲁人的衣食住行都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子,利马更是形成了“中国城”。
这些华侨在秘鲁的生活,就像是融合了中国和秘鲁口味的新式菜肴Chifa一样,中国人的“吃饭”成为了中国菜的代名词,在改良后端上秘鲁人的餐桌。
在华侨的辛勤努力下,他们逐渐积累了财富和资本,置办了大大小小的产业,就此落地生根。可以说,秘鲁的繁荣到处都有着华侨的贡献,华侨也被秘鲁真正的接纳和认可。
中国与秘鲁就此交集纠缠,秘鲁更是有近10%的人口是华裔血统,也因此,秘鲁对中国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更是在贸易往来密切后称呼中国人为“老乡”。
而到2009年时,中国和秘鲁不仅签订了贸易协定,秘鲁还在国内首次开办纪念华人到达秘鲁160周年,还推出了纪念邮票,更是在卡亚俄港立下一座华人抵达秘鲁纪念碑。“秘鲁的发展充满了华侨华人的付出”等条幅也挂在了总统府。
此后,中秘两国的贸易友好往来更加密切。作为南美国家,秘鲁应该是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本应和中国毫无瓜葛。然而,种种渊源让两国成为独特的“老乡”,乃至建立更多的合作。
期间,秘鲁的华裔也在为中秘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如“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梁顺,每年都在利马唐人街组织龙狮表演,秘鲁国庆70周年时更是将舞狮带到了秘鲁民众的眼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秘鲁更是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向秘鲁人持续不断地推广中华文化,为秘鲁了解中国打开了更多窗口。
之后秘鲁向中国发出钱凯港的共建邀请,更是两国关系密切的体现。2011年钱凯港始建时,美国就试图阻止中国的介入,2021年秘鲁准备将独立经营权交给中国时,美国更是急得跳脚,认为中国得到这项权利之后,将会以此介入南美国家削弱美国的控制。
然而美国虽然强烈抵制,却不愿意为港口的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所以秘鲁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主意,仍旧坚持将该权利交给中国。
钱凯港从建造到建成,将为秘鲁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机会,而我国作为拥有港口股权和独立经营权的国家,也将从中得到不少益处。“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带给两国的共赢局面,已然显现。
虽然今年3月秘鲁政府曾要求收回该权利,但到6月份,秘鲁又将独家经营权归还中国。其波折并不能影响两国的贸易与交集,在未来,中秘关系将会更加紧密,文化交融也会让两国贴得更近,作为独特的纽带为两国带来更好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