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272高地只剩9人,子弹打光了,眼看着向阵地冲过来的美军,8名战士装好刺刀,只等排长一声令下,冲出阵地同美军拼命。哪料,排长郝志新下令:拼什么拼,撤! 1951年10月,朝鲜半岛,寒风呼啸。272高地上,志愿军47军415团5连1排的郝志新和他的战士们严阵以待。 这座高地并不起眼,但它的地理位置却至关重要。敌人一旦占领,不仅会直接威胁我军防线,更可能撕开临津江东岸的整个战场布局。 高地战局从一开始便凶险万分。美军投入了大量兵力,以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打击铺开了战斗序幕。 炮弹雨点般砸向高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人心惊胆战。郝志新带领全排30余名战士,每一秒都在与生死较量。 “躲进防空洞!保持体力!”他冷静地指挥,将战士们的伤亡降到最低。 而当美军步兵开始冲锋时,他的一声令下:“上!”战士们迅速占领阵地,精准射击,将敌人逐一击退。进退有序,体现了郝志新极高的战术素养。 连续几天的恶战,战场几成焦土。272高地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炸得支离破碎。 美军的攻势一波强过一波,郝志新他们付出了惨痛代价。到10月4日,全排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9人,个个带伤,弹药更是几乎耗尽。 看着山下敌军再次聚集,战士们默默装上刺刀,甚至开始用石块做最后的武器。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一次,他们可能再也守不住了。 “排长,这次拼了吧!”有人小声说。 郝志新却没有下令。他注视着敌军步步逼近,突然开口:“拼什么拼?撤!” 战士们愣住了。撤?阵地怎么办?郝志新坚定地解释:“和敌人硬拼,我们都得死。可高地怎么办?我们现在撤到山坳,晚上再夺回来!” 这一决定看似冒险,却是深思熟虑。他深知,保存有生力量才是守住阵地的关键。 夜幕降临,272高地被美军占领。敌军发现志愿军不见踪影,以为对方已被击溃,便放松了警惕。 美军主力撤走,只留下一个加强排驻守高地,守军更是疲惫不堪,哨兵昏昏欲睡,甚至连武器弹药都随意堆放在阵地上。 此时,郝志新带着战士们悄悄摸上高地。他们利用黑暗掩护,逐步接近目标。 郝志新手起刀落,迅速解决哨兵。战士们按照分工,精准投掷手榴弹,爆炸声和火光瞬间吞噬了敌军的帐篷。 短短十分钟,美军一个加强排全军覆没,高地重新插上了志愿军的旗帜。 接下来的几天,郝志新组织战士们利用缴获的武器装备,加固防御工事。 他知道,美军不会善罢甘休。果然,几天后,美军再次大举反扑,试图重新夺回272高地。 郝志新带领战士们顽强抵抗。白天,他们用缴获的狙击枪打击敌军前线,夜晚则悄悄修复阵地。他还创造性地使用敌人遗留的物资,让战士们得以暂时缓解饥饿和疲劳。 时间一天天过去。敌军的攻势一波接一波,但志愿军始终未让高地落入敌手。 “再坚持一下!”这是郝志新最常说的话。他三次负伤,却从未离开战位。 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不仅是战士们的排长,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45天后,郝志新终于接到了撤退命令。他带领仅存的几名战士安全撤离。 回头望着272高地,他心里一阵酸楚。这片高地见证了太多牺牲,但正是这些牺牲,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郝志新因在272高地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这场战斗中,他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扭转了战局。以少胜多的智慧与勇气,让他的名字被铭刻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丰碑上。 272高地的故事,永远是我们心中最耀眼的篇章。
[赞][赞][赞]
这才是智慧!
拍成电影
有勇有谋
美国就是纸老虎,一戳就穿
用脑子打仗,才能以少胜多
英雄本色,向保家为国的志愿军将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