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一位47岁的流浪汉因缺乏暂住证被送往收容所,在填写个人籍贯信息时,警察突然愣住,惊讶地问道:“怎么会是您?”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南昌县融媒体中心2020-12-10 关于“王耀军:墙上名人,满腹才华走中国”的报道) 曾经随处可见的流浪乞讨者,如今似乎已成了稀客。那些衣衫褴褛、眼神中带着几分落寞的身影,在现代化的都市中渐行渐远,让人不禁好奇,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的街头巷尾,偶尔还能见到一些流浪者的身影,他们或坐或卧,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得那时候,对于没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有一项特殊的政策,他们可能会被送往收容所。那是一个对流浪者进行临时安置的地方,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然而在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收容所里,却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是一个普通的秋日黄昏,北京的街头一位47岁的流浪汉因为缺乏暂住证而被巡逻的警察发现,随后被送往了收容所。他的衣着破旧,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但那双眼睛,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收容所里,工作人员开始为他办理登记手续,当轮到填写个人籍贯信息时,警察递上了笔和纸,心里还暗暗担心这位流浪汉是否能写清楚自己的名字。 然而当流浪汉接过笔,开始在纸上缓缓书写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写的字,不仅工整有力,而且颇具书法韵味。他的名字,叫做王耀军。这个名字,对于在场的警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曾听说过关于王耀军的种种传说,但眼前的这位流浪汉,真的会是那个传说中的王耀军吗? 警察怀着疑惑决定进一步试探。他让王耀军即兴创作一首诗词,以此来验证他的身份。王耀军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大鹏锁囚笼,有翅难飞腾。眼望幽燕地,欲游在梦中。”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被束缚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随着王耀军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他的故事也开始在收容所里流传开来。原来,王耀军并非真正的流浪汉,而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才子。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便对书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校的文化课上,他总是能轻松拿到满分,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佼佼者。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他一帆风顺。 中学时期他的考试成绩被他人顶替,导致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正当他准备重新参加考试时,家中又传来了噩耗,原来他的父亲病重了,为了筹集医药费,王耀军不得不放弃考学,踏上了打工赚钱的道路。然而,尽管他拼尽全力,父亲还是未能战胜病魔撒手人寰。 失去了父亲的王耀军,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先后尝试过多种工作,但因为文凭的问题,总是难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心灰意冷的他,开始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他拎着一个水桶,一个扫把,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 每当心情好的时候,他就会在墙壁上留下一幅幅画作,同时吟诵着心中的诗词歌赋。在旁人眼中,他或许是个疯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耀军的画作和字迹遍布了大街小巷。无论是墙壁还是地面,都能看到他留下的痕迹。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称他为“墙上名人”,他的名气甚至传遍了河南等地。 然而王耀军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他继续四处游荡,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北京,却因为一张暂住证而被迫走进了收容所。在那里,他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字——王耀军。 如今当我们再次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或许已经很难再见到王耀军的身影了。但他的故事却像一股清流,悄然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即使遭遇挫折和困境,也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颗渴望飞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