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张闻天的助手杨尚昆因为公事拜访从福建回来的毛主席。两人交谈甚欢,在知道杨尚昆是四川潼南人时,毛主席问了他一个问题。
杨尚昆是在四川潼南的“四知堂”出生的,这是一个既开明又传统的大家庭。
他的四哥杨闇公,是党内著名的烈士之一。
1927年,年仅29岁的杨闇公在重庆“三三一惨案”中壮烈牺牲,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
家族的熏陶和四哥的影响,让杨尚昆很早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0年,年仅13岁的他便在四哥的引导下,考入成都高师附中,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杨闇公的事迹始终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杨尚昆的前行之路。
走在去往毛主席住处的路上,杨尚昆的思绪飞回了家乡。
他的四哥杨闇公,是家族的骄傲,也是革命的英雄,那场“三三一惨案”依然历历在目。
1927年3月31日,重庆通远门里打枪坝的市民反帝大会,杨闇公正是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他在混乱中试图保护群众,自己却最终被捕。
为了保护党的机密,杨闇公撕碎了藏在身上的组织名单并吞下部分残片,在遭受酷刑后,他壮烈牺牲。
四哥的牺牲让杨尚昆无比痛心,但也更坚定了他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到了毛主席的住处,杨尚昆被迎入室内,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着站起来:“杨同志,辛苦了!快坐下,咱们好好聊聊。”
这种亲切的问候让杨尚昆一下放松下来,两人简单寒暄后,开始讨论党内宣传工作的细节。
杨尚昆条理清晰地汇报了当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一些面临的问题,毛主席一边听一边点头,时而用手指敲击桌面,仿佛在为某个问题的解决寻找答案。
正当讨论逐渐深入时,毛主席忽然抬起头,问道:“杨同志,你是哪里人?”
“主席,我是四川潼南人。”杨尚昆答道。
“潼南?”毛主席略一沉思,接着问,“那不是杨闇公烈士的家乡吗?你和他是……?”
杨尚昆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是的,主席,他是我的四哥,也是我的引路人。”
听到这个回答,毛主席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他低声说道:“杨闇公是党的好同志,他的事迹我听说过多次,令人敬佩,这样看来,你们杨家是革命之家啊!”
杨尚昆心中百感交集,他告诉毛主席,四哥不仅是家族的骄傲,也是他个人信仰的奠基者。
在“四知堂”的院子里,杨闇公曾经手把手教他读进步书籍,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他回忆道:“没有四哥的引导,我或许还是个普通的乡村少年,不会走上这条革命之路。”
毛主席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
“像杨闇公这样的同志,是我们革命事业的脊梁,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杨家出了这样的烈士,你们家乡潼南,也一定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话语间,毛主席的语气多了一份深情。
他继续说道:“不过,杨同志,我们不能只记住烈士,更要把他们未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你现在做的事情,正是对你四哥精神的最好传承。”
这番话让杨尚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既为四哥的牺牲感到自豪,又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愈发沉重。
他明白,四哥不仅仅是家庭的英雄,更是党和革命的象征,而他自己,则必须将这种精神化为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交谈持续了很久,内容涵盖了宣传工作的方方面面。
毛主席对杨尚昆的汇报给予了高度肯定,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次交谈,不仅让杨尚昆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智慧和远见,更让他深刻体会到革命事业的重大意义。
临别时,毛主席特意叮嘱:“杨同志,回去后多想想,怎么能让更多人了解杨闇公的事迹,让烈士精神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
从毛主席住处出来,杨尚昆在冬日的寒风中久久伫立,他脑海中浮现出四哥杨闇公在“三三一惨案”中的种种场景,那份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他。
他的四哥用生命捍卫了革命,而他,必须用行动去实现革命的胜利。
多年后,杨尚昆在回忆录中提到:“那次与毛主席的交谈,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四哥的精神,从未离开我。”
事实也证明,无论是作为党的宣传干部,还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他始终不负所托,那块嵌在他体内、伴随他63年的弹片,见证了他的坚韧和无私奉献。
今天,“四知堂”依然矗立在潼南,见证着这一家人的革命故事。
那块弹片,也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诉说着杨家兄弟为革命事业献出的所有。
它的光辉,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信仰和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