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首席记者戎钰
摄影记者肖颢
将历史时针调回到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彼时生活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用丝绸织物装扮自己,在最细微的生活日常中表达着自己对美好的追求?
无须费力想象,因为从11月22日起,由湖北省博物馆、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主办的“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将借助“远道而来”的283件(组)丝织精品,在湖北省博物馆南馆四楼展厅为观众解答这个疑惑。
当日上午,伴随着此次丝绸大展在省博正式开幕,极目新闻记者跟随观众一起步入展厅,瞬时被浓郁的异域风情包裹。俄罗斯丝绸服饰、中亚手工丝织品、伊朗丝毯、高加索地区传统服饰、斯卢茨克腰带……展览精选俄罗斯民族博物馆收藏的283件(组)丝织精品,展示了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丝绸织物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各民族中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从小而美的一块手帕、一个枕套、一个钱袋、一条蕾丝花边,到极尽华贵的年轻少女的节日服装、绣有五爪龙和祥云的男式长袍、纹样充满设计巧思的新娘嫁衣,这些以机织丝制品与手工丝制品为代表的丝绸艺术精品,穿越时空长廊,展示了欧亚大陆各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丝绸文化,也为观众呈现了当时欧亚大陆上相互交流的多元民族文化。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本次展览是“中俄文化年”活动中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湖北省博物馆策展人魏冕在展览现场介绍,本次展览是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关于欧亚大陆中部地区丝绸文化的展览首次出境参展,“这是这个展览首次走出他们的国门,来到丝绸的故乡中国进行展览,这份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徜徉在静谧展厅里,魏冕着重为看展观众介绍了一款布里亚特人男式长袍,这款长袍上绣有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五爪金龙和祥云,格外吸睛。据悉,不管是纹样还是形制,这件服饰与中国清代传统龙袍的相似度都非常高,而俄罗斯专家目前也在做相关学术探讨,研究这件服饰究竟是从中国流向南西伯利亚地区的,还是生活在南西伯利亚的原住民布里亚特人进口了中国的原材料、学习了中国的技巧、借用了中国的工艺制作而成的。“但无论如何,我们在看到这件展品的那一瞬间,是感到很亲切的。”魏冕说。
在展厅最醒目的入口处,一套“年轻女性的节日服装”成为很多女性参观者的“减速带”,吸引大家纷纷驻足细看。饰有花纹的红色锦缎缝制的“萨拉凡”连衣裙搭配短款上衣套装,再以各种精巧配饰丰富穿搭层次,整体展示效果宛如外国古装连续剧里的女主造型。据悉,这是最受当地女性欢迎的节日庆典服饰,每个细节都赏心悦目,“高定感”满满。一位观众一边拍照一边感慨,“这完全可以找设计师一比一复原,比国际秀场上的‘高定’更高级。”
据介绍,“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藏文物展”展期为今年11月22日至2025年2月16日,对服饰文化情有独钟或是想换一个角度走近欧亚大陆民族文化的观众,千万不要错过这场霓裳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