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后期关羽大兵团作战的有几人? 曹魏集团早给出答案: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派遣徐晃救他,没能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大臣们都说:“大王不赶快出征,就会失败了”——就曹操以及曹魏群臣的表现而言,唯一能击败关羽的人就是曹操。 有这个共识—— 是因为宗室能打的曹仁,在有满宠、文聘、庞德为辅助的情况下,优势兵力,主场作战的条件下,被关羽击败。 是因为五子良将的于禁,在关羽和曹仁硬磕一波后,督七军与曹仁合兵一处后,战线依然被关羽压制在樊城,最后还被水淹七军,全军覆没。 是因为五子良将的徐晃,在获得各路援军后,面对先后殴打曹仁、满宠、庞德、于禁的关羽,却迟迟不能解樊城之围。 现在你是曹操,还有什么牌可打? 宗室名将—— 夏侯惇:摆设,战斗力一般。 夏侯渊:能打,年初被刘备干死。 曹仁:最能打,现在被关羽虐了。 曹洪:一般,已经放入冰箱。 曹真、曹休:年轻,未必堪此重任。 无人可用了…… 外姓诸将—— 乐进:五子良将,已经去世。 于禁:五子良将,已被关羽俘虏。 张郃:五子良将,年初被刘备教做人。 徐晃:五子良将,迟迟不能解樊城之围。 张辽:五子良将,驻防东线。 无人可用了…… 关羽一而再,再而三的摧破曹军,引起华夏震动,中原群盗蜂起,这是燎原之势。倘若不能一波按下去,继续一次又一次的接着失败,中原形势会愈发恶劣。一个关羽把中原搞得天翻地覆,那新得汉中的刘备若是出秦岭,受阻于合肥的孙权若是再做尝试,曹操也应付不过来的好吧。 本来,曹操这个地位,中原这个形势,已经准备进入代汉称帝阶段了,群臣没完没了的热议曹操称帝这件事,本质上就是造势。结果,刘备、关羽这一波波的胜利,直接打碎曹操称帝的舆论环境…… 曹操能承受的,就是徐晃战败后自己上,他最多还有一个张辽,然后就彻底没牌了。所以说曹操与群臣认为必须曹操亲征才能对付关羽,这不是夸张,也不是吹嘘,更不是溢美关羽,而是曹操集团在这种情况下真实的反应,这是最优解。 大军南下时,有人站出来反对,是桓阶。 桓阶并不反对曹操亲自南征关羽,他的观点是曹操应当相信徐晃,在南中途中停住脚步。如果徐晃战胜,曹操此举就是英明神武;倘若徐晃失败,曹操也可以立刻投入樊城战场,不至于局势崩坏。所以曹操在摩陂驻军,为徐晃后继。 曹操本人,以及曹操集团的主流认知,就是舍曹操外,无人能敌关羽。 曹操本人,以及蒋济、司马懿的认知,就是搞定关羽,要割地请孙权联手。 关羽四个郡的兵力,以弱克强,连续击败曹仁、于禁等北方名将,打得司马懿、蒋济、董昭、桓阶,吕蒙、陆逊等纷纷设谋,曹操、孙权各自倾国之力亲征,曹操有割地许江南的耻辱求援,孙权有臣服曹操讨羽自效的耻辱求战,再加上背盟偷袭,糜芳、士仁不战而降直接献城;刘封、孟达拒绝支援等多重Buff——这才最终害死了关羽。 徐晃击败的,实际上是和曹仁、满宠、庞德、于禁打过几轮后的关羽,那时候关羽只能拿出五千人野战决胜而已,兵力捉襟见肘到这种地步,徐晃是人家好几倍的兵力打赢了就是赢了而已,也谈不上多大荣誉。 若关羽如高赞所言不堪一击,全凭运气,那么汉末三国的曹操、孙权以及曹、孙二家的文武群臣,岂不是都成了跳梁小丑,无能废物? 关羽在荆州操练水师——吕蒙就敢跟孙权吹关羽能吞吴,孙权也敢听;温恢就敢和同僚说,在合肥的孙权不值一提,唯一担心的就是曹仁打不过关羽。 关羽在中原没啥战绩——曹营谋士就敢吹关羽、张飞万人之敌,这个称号都不给曹营诸将;周瑜就梦想挟关羽、张飞攻伐天下,建功立业。 关羽的陆战水平谁都能打赢他——斩颜良时,张辽站着如喽啰;守荆州时曹仁节节败退;于禁督七军到樊城,庞德射中关羽额头,战线依旧在樊城下,这是为啥? 讲道理,荀攸设谋,是打袁绍主力一个时间差,若不能短时间内击败颜良军,袁绍追回来就是决战——这是曹操集团当时极力避免的状况。关羽冲过去直接把颜良砍死,颜良军由此溃败,换个人也能速杀颜良呗? 请问,关羽也不是吃饱了撑的,他为啥冒着极大风险,要去速杀颜良呢?因为他明白这场战役的关键是什么,知道怎么打才能赢。速战速决的最佳方式,就是直接干·死颜良,这不仅体现关羽的武勇,更体现关羽的权略,这种体悟是关羽日后能威震华夏的本质,他清晰的了解战争该怎么打。 回到主题,说大兵团作战,关羽充其量三万人而已,谈不上啥大兵团。真要大兵团作战,给关羽十万人,谁也不知道关羽是行还是不行。但同样是三万人左右的兵团,汉末三国还真没几个人能打出关羽这种成绩来。
关羽是成长性很大的将军,北方人,前半生在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地区工作,游泳可能都不会,到了荆州学会水战能让江东水军诸将不敢小视就是能证明他的学习能力。
张辽个人感觉。不怂关二。
一大堆关黑在来的路上,我先跑路了。怕被波及!
关老爷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