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宣称:新疆乃荒芜之地,弃之亦不足惜!左宗棠闻之大怒:166万平

自由的吹海风 2024-11-24 07:54:23

1875年,李鸿章宣称:新疆乃荒芜之地,弃之亦不足惜!左宗棠闻之大怒:166万平方公里疆域,汝之慷慨可谓惊世!慈禧太后摊手示弱,称无力资助。左宗棠愤然拍案:纵使自筹资金,我亦誓要收复新疆! 【消息源自:《中国民族报》2024年4月24日《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一次关乎国家命运的选择》】 清朝末年,大清国的天空阴云密布,内忧外患,如同一个疲惫的巨人,艰难地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徘徊。海防与塞防之争,恰似这巨人脚下的两条道路,每一步都牵动着国家的命运。而在这场争论的中心,站着两位身影——李鸿章与左宗棠,他们的话语,如同两股激流,撞击着大清国脆弱的心脏。 那日,李鸿章身着朝服,缓缓步入金碧辉煌的太和殿。他的目光深邃,仿佛承载着大清国的未来。“启奏太后,新疆地域辽阔,但环境恶劣,开发无望。”李鸿章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上。“臣以为,当下国家资源有限,应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海防建设,以保国家安全。”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有人点头称赞,认为李鸿章言之有理;有人沉默不语,心中却是波涛汹涌。而左宗棠,这位曾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挥洒过汗水的将军,此刻却站了出来。他的目光坚定,仿佛能穿透李鸿章的话语,看到那片他深爱的土地。 “李大人此言差矣。”左宗棠的声音洪亮有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新疆虽荒凉偏远,但却是我国西北的屏障。若弃之不顾,蒙古乃至整个西北边疆都将岌岌可危。”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土地的热爱,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利剑,直指李鸿章的观点。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李鸿章的观点得到了部分朝臣的支持,他们认为新疆的荒凉和偏远使其不具备战略和经济价值。而左宗棠则坚持认为新疆的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放弃新疆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隐患。随着李鸿章官职的提升,他的提议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朝臣们纷纷附和,形成了对慈禧太后的巨大压力。 慈禧太后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的脸庞。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李鸿章的话让她看到了国家资源的有限和海防的重要性;而左宗棠的话则让她感受到了新疆的战略地位和边疆的安全。她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新疆的命运,更关乎整个大清国的未来。 1875年,李鸿章再次提出放弃新疆的提议。这一次,左宗棠没有退缩。他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坚定地看着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太后明鉴,若放弃新疆,我大清将失去西北屏障。臣愿自筹资金,率军收复新疆!”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如同誓言般坚定。 慈禧太后看着左宗棠那坚定的眼神和花白的头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她知道,左宗棠这是把个人的生死和荣誉都押在了这件事上。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 年 5 月,64 岁的左宗棠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出征前,他令人准备了棺材,以示死战的决心。左宗棠率领着精锐部队,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直指新疆。他们翻山越岭,穿越沙漠,历经千辛万苦。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左宗棠和他的将士们却从未退缩。 在战斗中,左宗棠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灵活运用战术,一次次击败了侵略者。他的部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经过 500 天的艰苦战斗,左宗棠终于成功收复了新疆。 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整个大清国都沸腾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左宗棠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新疆这一广袤领土,更为清朝的边疆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在历史的洪流中,左宗棠的身影永远屹立不倒,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 2024-11-24 08:26

    所以他被拖出来鞭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