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萧劲光在处理文件时,得知他的救命恩人还活着,立即拿起电话,拨通江西省

乐语回味 2024-11-24 21:33:44

1973年,萧劲光在处理文件时,得知他的救命恩人还活着,立即拿起电话,拨通江西省委的号码: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位同志!   (主要信源:老红军陈兴发传奇--《铁流(26)》2014年.知网。2022-06-08。)   1973年,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寻常一年。   但对萧劲光来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彼时,他已是共和国海军司令员,身居高位,日理万机。   可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在一张不起眼的报纸前愣住了神。   报纸上一个熟悉的名字,像一颗石子,投入他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陈兴发,他还活着!   这个名字对萧劲光而言,分量很重。   这承载着被遗忘的往事,那是并肩作战的革命情谊。   陈兴发,江西贵溪人,1913年出生。   他出生在猎户家里,从小啥都会,打猎、打架样样都行。   1929年,方志敏领导的红军队伍来到他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年轻的陈兴发。   他看到了一线曙光,对未来充满信心,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   戎马生涯,陈兴发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迅速成长。   他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最终成为红十军特务连连长,负责情报工作。   时间来到1933年,中央苏区正值第五次反“围剿”的危急时刻。   国军攻势猛烈,但苏区内部却出现了过激的左倾偏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劲光奉命镇守黎川,这个位于江西东北部的战略要地。   然而,萧劲光手中只有几百名兵力,而敌军足足有三个师。   兵力悬殊,胜算渺茫。   萧劲光建议撤退保存实力,但“左”倾领导人却坚持死守。   结果,黎川很快失守。   黎川失守,责任本不应由萧劲光一人承担。   但“左”倾领导人却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他身上,给他扣上了“逃兵”的帽子,甚至要将他处决。   危急关头,陈兴发挺身而出。   他知道,萧劲光是红军的重要将领,如果就这样被冤杀,对革命事业将是巨大的损失。   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个消息秘密传递给了毛主席和张闻天。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即召开会议,为萧劲光据理力争。   在毛主席的干预下,萧劲光最终免于一死,虽然受到了处分,但保住了性命。   1934年底,红军开始长征。   在一场激战中,陈兴头部挨了一枪,直接栽倒在地。   由于战况紧急,部队无法将他带走。   大家都以为他已英勇捐躯,连萧劲光也这样想。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   陈兴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他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养好了伤,又重新加入了南方游击队,继续为革命事业战斗。   由于通讯条件的限制,陈兴发“复活”的消息一直没有传开。   战友们,像萧劲光和粟裕,都以为他已不在人世,心里满是遗憾和失落。   新中国成立后,陈兴发本可以留在城市工作,但他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西,在基层默默奉献。   他当过县供销社主任,每天和普通职工一样,挑着担子送货,深入田间地头,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拒绝了上级的多次调动,始终扎根基层,一心为民。   他常挂在嘴边:“我出身贫苦,心里最念的是农村,我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意外得知陈兴发还健在。   这个消息后来也传到了萧劲光那里。   1973年,萧劲光在报纸上看到陈兴发的消息,激动万分,立即打电话给江西省委,嘱咐他们要好好照顾这位老同志。   他还特意拨出经费,帮助陈兴发提高生活品质。   江西省委对此事非常重视,给陈兴发安排了住处。   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萧劲光特意安排人将陈兴发接到北京,一起瞻仰毛主席遗容。   这是陈兴发多年来第一次离开江西。   萧劲光在北京时,还带上了陈兴发,一起去看望了老战友粟裕。   老友们聚在一起,聊起过去的艰苦岁月,分享着革命的深厚情谊。   场面温馨感人。   在这,咱们这些老红军、老战友,大家都一样,没人自称司令。   1980年初,陈兴发因旧伤复发,不幸去世。   江西省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国家民政部追授他“革命烈士”称号。   萧劲光晚年常常感慨:“要不是陈兴发同志当年冒险通风报信,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他不仅救了我一命,更是挽救了革命的一份力量!”   陈兴发和萧劲光的故事,跨越了时空,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之间深厚的友谊。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感人故事,更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   他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的坚贞信仰、无私奉献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段历史,咱们得好好记住,一代代往下传。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