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朱祁镇强夺帝位,给弟弟送上白绫,令弟媳和2位没满10岁侄女殉葬。弟媳声嘶力竭:“丧心病狂,忘恩负义。” 明英宗朱祁镇自幼在祖父明成祖朱棣和外祖母张太后治下的盛世中成长。彼时天下太平,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朱祁镇虽然耳濡目染,但年幼难懂治国之道,未能学到祖父的帝王本领。 随着张太后和辅政大臣"三杨"相继去世,朱祁镇在九岁时登基称帝。 然而年少的他尚不足以掌控朝政,便重用宦官王振辅政。 王振恃宠而骄,专权跋扈,任人唯亲,导致朝中党争不断,政令不一,明朝的治世局面逐渐被打破。百官奏章,时常被王振截留,君臣之间难以沟通。 与此同时,北方的瓦剌部落日益强盛。他们经常以朝贡为名到明朝境内劫掠,给边境百姓造成极大困扰。面对这一威胁,王振下令减少对瓦剌的赏赐,以遏制其贪欲。然而此举反而激怒了瓦剌,成为其大举南下的借口。 消息传到朝廷,朱祁镇认为机会来了。他一直希望像祖父明成祖那样,通过征战建立威望,开创伟业。于是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亲自率军抵御瓦剌。大臣们多次劝阻,认为此举凶险,然而朱祁镇心意已决。 当时明朝主力军多镇守边疆,京畿兵力有限。朱祁镇勉强凑齐二十万人马,便急忙出征了。他任命弟弟朱祁钰监国,立侄子朱见深为太子,然后浩浩荡荡北上抗敌。 然而朱祁镇初次统军,经验不足,又遭遇连日阴雨。待他率军抵达大同时,才发现此地已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残垣断壁和横尸遍野。朱祁镇望着满目疮痍,一时心灰意冷,加之粮草接济不上,便想撤军回京。 王振却不以为然,他对朱祁镇说:"陛下此番亲征,若空手而归,岂不惹人耻笑?"朱祁镇一想有理,便打消了退兵的念头。 随后在王振建议下,他下令大军前往王振的家乡蔚州,以尽地利。此举遭到群臣反对,然而朱祁镇执意为之。 谁知道军队刚抵蔚州,王振又说人多踩坏庄稼,让朱祁镇下令撤离。正当明军仓促后撤之际,瓦剌铁骑追至,双方在蔚州外展开一场大战。结果明军败下阵来,王振被杀,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从此,朱祁镇的乱世争锋之路,就此拉开序幕。 虽败犹荣,瓦剌太师喜得明帝落网,但又愁于难以处置。他弟弟出主意,让他留朱祁镇一命,用以要挟明廷。然而消息传回京城,监国的朱祁钰立刻被拥立为帝,他下令文武百官不得与瓦剌谈判,任其如何狮子大开口都不能屈服。 朱祁钰此举虽有快意恩仇之意,却激怒了瓦剌。他们率军直逼北京城下,大肆攻掠。然而最终因粮尽援绝,被明军击退。一年后,瓦剌见朱祁镇已无利用价值,竟将他送回了明朝。 此时的朱祁钰虽为天子,却并无真正掌权的喜悦。 他本不想当这个皇帝,奈何被群臣拥立,不得不勉为其难。如今哥哥回来,他更是进退两难。经过百官的一再劝说,朱祁钰才不情愿地迎接了朱祁镇归朝。 然而这位昔日的明帝,再次踏入京城时,却是在层层卫兵的戒备下,从安定门进入。朱祁钰在东安门迎接他,之后便将朱祁镇软禁于南宫。 七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然而对于被困南宫的朱祁镇来说,这七年简直比几个朝代还要漫长。他每日都被囚禁在狭小的宫室内,身边仅有几个侍从相伴,无法外出,也无法与人交谈。百官虽时常朝拜,但不过是走个过场,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境遇。 这位昔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王,如今却过着犹如阶下囚一般的生活。 看守他的禁卫军整日对他严防死守,生怕他搞什么小动作。朱祁镇虽心中郁闷,却也无可奈何。他常在窗前伫立良久,遥望京城的方向,思念着昔日的繁华与尊崇。 然而更让朱祁镇感到愤懑的是,他那做了皇帝的弟弟朱祁钰,竟然从未来探望过他一次。早在当年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时,朱祁钰就表现得有些不仁不义。 如今他登基为帝,更是将自己的亲哥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朝中大臣劝他去南宫探视,朱祁钰总是百般推脱,就是不肯露面。 这一晃就是七年。朱祁镇被囚的消息虽传遍京城,却鲜有人真正在意。 久而久之,他仿佛成了一个被人淡忘的传说。曾经的明英宗,如今只是一个可怜的阶下囚。而那个囚禁他的人,正是他的亲弟弟、名义上的天子朱祁钰。 朱祁镇在囚禁期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对外界动态的关注,他的心中充满了夺回皇位的计划。 而朱祁钰的病重,为他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朱祁钰在病榻上,面对自己生命的将终,深感皇位继承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病重之时,朱祁钰困扰于皇位该由谁继承的问题。一方面,他作为皇帝,自然希望自己的血脉继续统治;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朱祁镇的囚禁对王朝的稳定带来了长期影响,许多朝臣和民众仍然念念不忘朱祁镇的统治。 在这关键时刻,武清侯石亨采取了果断行动。 石亨看清了朝局的动向和民心所向,他决定支持朱祁镇复位。石亨率领武士强行进入南宫,撞开大门,将朱祁镇迎出囚禁地,重归天日。朱祁镇在石亨和其他忠臣的支持下,再次回到了他曾经失去的帝位上。
小编不懂历史年代和明朝皇帝顺序更替,明成祖是朱祁镇的曾祖父,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再到朱祁镇,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朱祁镇在宣宗一年出生,哪有机会见过曾祖父成祖,朱棣死时,朱祁镇还没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