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陕北汉子辞掉铁饭碗,卖掉84只羊,承包3000亩荒沙,妻子跪在地上求

小张的社会 2024-11-25 10:49:22

1984年,陕北汉子辞掉铁饭碗,卖掉84只羊,承包3000亩荒沙,妻子跪在地上求他,给家里留条活路吧!可他却说:“放心!我会加倍还给你!40年后,妻子捶胸顿足:我只想我的儿子好好活着!   资料来源:石光银:创造奇迹的治沙英雄——中国绿色时报 “治沙英雄”石光银:毛乌素沙漠正从陕西版图上消失——中国新闻网   “为了治沙,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我的儿子走了……”这是一个陕北汉子的催泪独白,为了治沙他牺牲了太多太多,亲儿子也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但他却匆匆给儿子处理完丧事,就又投身到治沙工作中,他真的不是铁石心肠。 在遥远的陕西榆林,那里的人们世代与黄沙抗争,而在这片被风沙肆虐的土地上,却有一位名叫石光银的陕北汉子,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段治沙的壮丽篇章,可付出的代价却是牺牲掉自己的儿子。   石光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陕北农家,自打记事起,他的世界便是黄色的,那是一种压抑而沉重的黄,是漫天黄沙遮天蔽日的景象。   家乡的风沙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一种惩罚,让这里的发展举步维艰。严重时黄沙如同怒吼的巨兽,能轻易地将人卷入其中,连基本的正常生活都成了奢望,更不用说耕田种地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石光银的心中早早地种下了一颗改变命运的种子。   作为一名老党员,石光银的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他深知,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先从这漫天黄沙入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沙漠中发现了一丝生机——并非所有的沙地都是生命的禁区,有些树木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顽强生存。这一发现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石光银心中的那片黑暗。他意识到,治沙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有人敢于迈出那一步,成为先行者。   然而当石光银将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他的妻子。妻子深知治沙的风险,这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她担心,一旦失败,这个家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更何况,国家都在努力治理沙漠化,单凭一个平头百姓,又能做些什么呢?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跪在地上,祈求石光银能给家里留条活路。但石光银的眼神却异常坚定,他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肩膀,说:“放心,我会加倍还给你!”   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石光银毅然辞去了农场厂长的职位,那是许多人眼中的“铁饭碗”。他不仅如此,还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84只羊,那可是他们一家人的命根子。接着,他毅然决然地承包了3000亩荒沙地,带着一群同样渴望改变命运的乡亲们,踏上了治沙的征途。   治沙的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每天,石光银和乡亲们都要在风沙中劳作,种树、浇水、维护,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和体力。   而妻子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但也逐渐理解了丈夫的坚持,只是她更加担心的是,儿子也被父亲的精神所感染,毅然加入了治沙的行列。在那片荒凉而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儿子和石光银一样,挥洒着汗水,播种着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个家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地夺走了儿子的生命。那一刻,石光银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他心如刀绞,却不得不强忍着悲痛,为儿子料理后事。办完丧事,他几乎没有停歇,又一头扎进了治沙的工作中。他知道,这是儿子未竟的事业,也是他一生的使命。   岁月流转石光银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治沙的曙光。那片曾经荒芜的沙漠,如今已绿意盎然,树木成林,成为了阻挡风沙的坚固屏障。然而这份成就的背后,却是石光银一家无尽的牺牲和泪水。   每当夜深人静,石光银总会想起儿子那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但他从未后悔,因为他知道,只要他还活着一天,治沙的事业就绝不会停下。   其实石光银的故事只是中国治沙事业中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人,在用生命和汗水书写着治沙的传奇。   从国家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到各地掀起的植树造林热潮,再到近年来推行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中国政府在治理沙漠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无数科研工作者和基层干部深入沙漠腹地,探索出了一条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沙之路。   如今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曾经被风沙肆虐的土地时,看到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听到的是鸟语花香,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勃勃生机。这一切的一切,都凝聚着无数治沙人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新生。   石光银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赞歌,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只要敢于担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这片被风沙雕刻的土地上,石光银和他的治沙事业,将永远熠熠生辉。

0 阅读:125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