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杀儿子是什么感觉?是否像杀陌生人一样,真的一点不心疼? 历史上不乏皇帝杀子的事例。汉武帝处死太子刘据,唐玄宗赐死太子李瑛,明成祖朱棣手刃长子朱标,清圣祖玄烨逼死太子胤礽……每一次君王都面临"父慈子孝"和"治国安邦"的残酷抉择。 对皇帝而言,儿子首先是储君,是未来的继承人。皇权和江山社稷高于一切。 当太子或王子的所作所为危及皇权稳固,甚至在朝中树立党羽,图谋不轨时,皇帝不得不果断出手,给予雷霆一击。 即便并非儿子主动谋逆,倘若皇帝认为他不具备继位的才能,或担心他的性格会祸国殃民,也会毅然废黜。毕竟,千千万万臣民的利益,比一己父子亲情更为沉重。 但话说回来,血浓于水,父子连心。多情的君王们在痛下杀手的同时,想必内心也是百般纠结、万般不忍。 宋太宗赵光义的儿子赵德昭英年早逝,临终前曾对父亲说:"臣死后,乞勿复斩臣头。"太宗闻之泪如雨下。 一代雄主朱元璋晚年对儿子朱标的死亡责任也耿耿于怀,在临终前三天仍念念不忘。 清世宗雍正帝逼死弟弟胤礽后,一蹶不振,最终郁郁而终。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可能一生都无法释怀。 作为人父,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儿女。将亲骨肉送上死路,即便是在维护皇权的大义面前,又怎能做到无动于衷、毫不心疼? 只是在权力的游戏中,他们不得不戴上无情的面具,扮演冷血君主的角色。 在很多杀子的事例中,皇帝是身不由己。深陷党争漩涡的太子,图谋不轨、蓄意谋反的王子,不得人心又无德无能的储君……若不除之,更大的动乱和灾祸就在眼前。 为天下计、为万民谋,帝王不得不舍小我而成大我。
明成祖朱棣手刃长子朱标?![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