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被誉为诗词女儿的叶嘉莹,这位中国最后一位身着裙装的“士”,向南开大学慷慨捐赠 1711 万元;2019 年,她再次捐出 1857 万元。两次捐赠累计达 3568 万元,毫无保留。 正是由于这笔巨额捐款,叶嘉莹首次进入公众的视线。我也是在那时才了解到她,这位将一生献给古典诗词传播的风雅之士,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巨匠,也是著名作家白先勇的老师。 先生出身名门,为叶赫那拉氏后裔,与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同宗,原本应似人间富贵之花。然而,先生的命运坎坷,一生充满苦厄,历经诸多磨难。 青年时期,母亲的离世令她悲痛万分,在懊悔中创作出《哭母诗》,以舒缓失去母亲的伤痛,“噩耗传来心乍惊,泪枯无语暗吞声。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她的婚姻不幸,在这段错误的婚姻里受尽委屈,遭遇家暴,隐忍了一生。丈夫去世时,学生询问她是否难过,她回答:无爱,自然无悲无喜。仅写下“一握临歧恩怨泯,海天明月净尘埃”,以此概括自己的婚姻历程。 年过半百时,她痛失爱女,大女儿和女婿因车祸离世,她字字泣血地创作出《哭女诗》,“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她一生漂泊不定,大半辈子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从柔弱女子蜕变为女中君子。教师,是先生最为看重的身份。恢复高考后,她一心只想回国教书,并表示不计任何报酬。先生晚年回归故土,在南开园定居。她说:“我的根在中国。” 词本源于苦难,先生的一生也始终与诗词相伴。一生磨难重重,唯有诗词能化解她内心的愁苦。先生曾说,研读诗词并非目的,而是支撑度过忧患的一股力量。 所谓美人,当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先生正是以诗词为心,战胜人生中那些猝不及防的苦难,在任何艰难困境中都尽忠职守。 今日,先生以百岁之龄与世长辞。 斯人已逝,风骨永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