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奥运冠军管晨辰声讨师姐吴柳芳拍擦边视频反而让吴柳芳24小时内就涨粉接近两百万

王牌小付 2024-11-25 14:02:58

体操奥运冠军管晨辰声讨师姐吴柳芳拍擦边视频反而让吴柳芳24小时内就涨粉接近两百万,而吴柳芳早在4月份就开始发这种风格的视频,几个月下来也就寥寥几万粉丝,却通过被这次的炮轰反而快速破圈。

有熟悉MCN机构运营模式的朋友分析,这有可能是人为炒作,能看到MCN机构在背后当推手的痕迹。MCN机构经常通过故意制造争议话题来快速吸粉,在眼球经济时代,网红博主们互撕互怼、抱团涨粉的戏码往往有唱双簧之嫌。

MCN这些套路咱不懂,站在体育行业的角度我更想探讨的是运动员退役后的转型困境、应对策略和体育系统做出的资源扶持。

首先申明立场。作为前体操国家队运动员,吴柳芳转型成为这种风格视频的博主,诚然,她有自主择业的权利和自由,但不代表大众都能接受,只能说不支持、不倡导,尊重其个体择业自由。还有网友留言称此前吴柳芳已被安排进大学深造,毕业后可以转型当老师,不知道她为何放弃了这一安排却要转型网红。

据我了解,自2020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允许运动员退役进入学校当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以来,确实有不少退役运动员获得了校园岗位安置,但与此同时,其中不少运动员并不适应当教师,在进入校园后很快就选择辞职,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和思路很好,但落实过程中有实操困难,这类的案例之多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众所周知,奥运冠军退役后只要有志于进入体制的,基本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安排,很多冠军的仕途之路都相对平坦,目前我国各省体育局有超过1/5的局长或副局长都是运动员转型的,另有进入团组织出任领导职务的,其中不乏奥运冠军。但体育系统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奥运冠军之外的大量体育运动员往往只能自主择业。

在这其中,体操、跳水这类运动生涯偏短、从小就要接受长期训练的项目更是有大量运动员耽误了文化课学习,退役时可能还不满20岁,转型非常不顺利。体育系统针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问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比如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协调安排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进入大学深造、体育总局和各省体育局都安排退役运动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课程,还给选手们设置了各种互助性基金,确保她们退役后不至于生计艰难。

上述这些安置策略都是零敲碎打,单靠体育系统很难安置太多的运动员,所以这些年体育系统一直通过明星运动员代表的提案来呼吁国家可以把运动员安置到校园当体育老师,毕竟教育系统的专业体育老师缺口一直都很大。比如,体操奥运五金王邹凯就曾在两会上提出过“退役运动员入校任教、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提案。

正是在体育系统的持续呼吁下,退役运动员获得批量性安置的福音终于在2020年9月落地。在高层力推下,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六部分明确提出“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内容中提到: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

简而言之,教育部允许退役运动员可以到学校当体育老师,而且可以先入职后考教师资格证,这相当于给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当老师开了一个绿灯。

这是批量安排退役运动员就业的一大里程碑事件,但政策施行四年以来,也出现了很多执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我的母校北京体育大学在支持役运动员深造和转型成为体育教师方面有大量的实操案例。我曾和一些冠军班的退役运动会员聊过,以北体大为代表的体育院校对运动员转型成为高校教师很支持,但综合性院校以及很多中小学在安置运动员转型当体育老师方面的渠道并不畅通,这些学校给出的扶持资源和制度支持力度不足。

而学校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退役运动员虽然有政策支持,但他(她)们普遍综合素质偏低,有专业能力但文化素养不够,很难达到学校的综合考核标准,有的甚至考取不了教师资格证。

这就是退役运动员政策落地执行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体教融合的《意见》只是行政文件,而教育法则是实打实的法律,所以各学校有足够的理由去婉拒接收退役运动员。而很多体育明星享受惯了聚光灯的光环和观众的喝彩,也很难适应体育老师的收入状况和工作模式,心理上和身体上均有转型阵痛期,这也正常。

不容否认,退役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偏低、体教融合政策落实滞后性明显、学校接收意愿不高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所以,从根本上而言,还得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文化课学习,真正用体教融合的模式来培养运动员,单靠退役后的短暂恶补和深造恐怕很难起到效果。毕竟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教育质量堪忧,连很多高材生毕业后都很难就业,退役运动员在存在知识断层的情况下即便拿到一纸文凭也无济于事。

回到吴柳芳个案上来。组织上如果给她规划过高校深造和转型当老师的道路但她自己放弃的话,也无可厚非。毕竟如上文所言,很多运动员都适应不了当体育老师的培养路径。鉴于每个人都有择业自由,大家也只能尊重其个人决定。假如万一她将来转型之路不顺,希望外界也不要再一味指责体制没有给她相应的安置和保障。

在吴柳芳发的某条视频中有一行标语:“先养家糊口,再在意尊严情怀”。这句话在当前就业环境严峻、很多人都被迫灵活就业的大背景下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情。大家谈论的看似是吴柳芳,但似乎又不全是吴柳芳,灵活就业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唯一选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