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快收尾了,看到几年前刚入职的自己写的投行少女日记,觉得很恍惚,青涩、害羞、写在脸上的情绪和野心。这几年,从投行到 PE,恍如隔世。
毕业的时候仿佛投行是金融的皇冠,最近已经有人在说投行这个职业是否会从世界上消失(倒也不至于)
环境长期稳定的时候,我们总是更习惯于线性的成长,但环境频繁快速改变,个人职业成长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非线性不代表必然的无序混乱,在非线性里找到自己的规律。
30 岁以前,对商业逻辑、社会体系,理想情怀与现实世俗之间的关系认知不能说多浅薄,但至少也是零碎的,对自我的认知也没那么清晰。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系统的认知要趋于稳定,前提必定是经历的足够多,也就是在足够的压力,冲突,两难的抉择和世俗的成就失败重刷下形成,才更经得起推敲和挑战,也更加稳定。
最近觉得职业生涯分为3 个阶段:
stage1 工具人
可以搞定一件事,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具备一些专业领域需要的技能,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这一阶段的成长就是海绵的快速吸收,跟着领导指哪打哪。
学会依靠规则去拿下基本的竞争。从掌握少数特定技能做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历不同的选择,逐步让自己在一个领域里站稳脚跟。
stage2 负责人
作为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对项目负责,对 team 负责,对创造收益负责,老板想要什么就对什么负责。
这个阶段需要不断打破自身的边界,不断上行去看到更大的世界,去思考更高 level 的人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是如何思考的。这样逐渐从技能转向认知,转向训练系统思维能力。会开始思考世界的运转规律,如何把不同元素和信息重新关联起来,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系统化。
stage3 创始人
懂产品,懂商业,懂组织,懂战略,会销售会演讲,sell everything,能接住大量无法预料的挑战。
如何在看见更大的世界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选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决定了这个世界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和要求,也决定了会有机会赢得什么样的荣耀。
系统性的思考和策略体系制定本身就是复杂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内化。
目标、路径、资源。
沉淀,打破,非线性。
一个momo投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