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至十七世纪初黄花梨雕靠背圈椅成对

铭海说历史 2024-11-25 17:10:11
椅圈五接,两端出头回转收尾。木纹对称的成对三弯靠背板,靠背浮雕如意头纹内饰寿字形图案。后腿上截出榫纳入圈形弯弧扶手,下端穿过椅盘成为腿足,鹅脖与前腿足构造相同。扶手与鹅脖间打嵌入小角牙。扶手左右支以三弯形上细下大的圆材联帮棍。椅盘格角揽边,抹头见透榫,下有二根穿带支承。边抹冰盘起混面,上下压窄边线。椅盘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装织造蓆面。座面下壶门券口牙子雕卷草纹并起边线,上齐头碰椅盘下方,二侧嵌入腿足,底端出榫纳入踏脚枨。左右两侧为壶门素面起线牙条,后方则为短素牙条。前腿间下施一踏脚枨,左右两边及后方安方材混面步步高赶枨,全出透榫。踏脚及左右两面管脚枨下各安一素牙子。 圈椅之名,盖因其圆靠背状如圈而得来。宋人称之为「考栳样」,原意指用竹蔑或柳条编成的大圆筐,与之形似。圈椅的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坐靠时不仅肘部有所倚托,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分外舒适。接扶手所用的榫卯是极为巧妙的「楔钉榫」;依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所述,楔钉榫是将两片榫头尽端有小舌的榫头合掌式地交搭,小舌入槽后要能紧紧贴合,使榫头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的头粗而尾稍细的楔钉贯穿过去,使得榫头不能左右移动。圈椅的月牙扶手圆而细,楔钉榫任何构件的轻微误差都会被相邻的构件放大,尤须造得精緻。亦可参安思远著,《Chinese Furniture: Hardwood Examples of the Ming and Early Ch'ing Dynasties》,纽约,1971年,页86-87。 圈椅质量轻便,结构坚实,是明清时期最为经典的家用坐具之一,无论场合是否正式皆可适用,并常见于明代书籍版画插图之中。圈椅还可用于高阶官员的轿椅,作为其尊贵身份的象徵,见柯律格著,《Chinese Furniture》,伦敦,1988年,页24。券口牙板的浮雕卷草纹或源自青铜礼器纹饰,反映了十七世纪晚期文人阶层的崇古思潮。 递藏: 香港嘉木堂 香港攻玉山房收藏 尺寸:60.4*47*98.4cm 来源:邦瀚斯2024秋拍《叶承耀医生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