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往往以局部症状与体征为主要特点,因此局部辨证对于正确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美倩谈健康 2024-11-25 18:37:39

慢性咽炎往往以局部症状与体征为主要特点,因此局部辨证对于正确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1)咽干:慢性咽炎之咽干,病机多归咎于津液之病。阴虚则津少或虚火灼津,郁热伤津,故以阴虚、郁热证之咽干为明显,干而欲饮不多,宜酌选生津之品,如麦冬、五味子、乌梅、芦根、天花粉之类;

气虚、阳虚者清阳不升,津不上承而咽干不欲饮,宜酌选升麻、葛根之类以助清阳升发。

痰浊、血瘀所致咽干多不欲饮,咽干而痛多有血瘀,宜佐化痰、活血之品,可用川牛膝、赤芍、丹参、当归、红花、郁金之类。

(2)异物感:多因气滞、痰浊、瘀血所致。气滞者,异物感时有时无或时轻时重,部位不定,酌选疏肝理气之品,如郁金、绿萼梅、枳壳、香附之类。

痰浊者,诸如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增粗或咳吐痰涎,苔腻,脉滑,酌用化痰之品。

瘀血有征,症状可见咽部脉络迂曲、黏膜有瘀点,舌有瘀点,脉涩,异物感部位固定等,宜酌选活血化瘀之品。

(3)咽痛:慢性咽炎之咽痛,主要与新感邪毒、虚火、郁热、血瘀有关。新感邪毒者,多有新近咽痛明显,咽黏膜潮红,宜佐疏风之品,荆芥为首选,酌选薄荷、牛蒡子之类;

虚火上炎与郁热上干而痛,酌佐川牛膝、射干、橄榄、木通;

阴虚虚火上炎可酌佐少量肉桂、附子,阳虚咽痛可略重用肉桂、附子,以引火归原;

血瘀而痛,自当活血化瘀。

(4)咽痒:属标症,病机以新感风邪为主或因虚火郁热,火能生风,风盛则痒。

故咽痒者,皆可酌选荆芥、防风、僵蚕、牛蒡子、薄荷之类小剂量应用以治标。

(5)“吭喀”清嗓与“半声咳”:多因咽喉痒感或异物感所致,若时间久者可形成习惯性动作,当须嘱患者注意克服纠正。在治疗时,酌情选用化痰利咽之品。

(6)咽中灼热感:多见于阴虚证、郁热证,治以滋阴、清热、降火,如有不消可反佐肉桂、附子以同气相求,引阳入阴;

若伴大便常有秘结者,乃郁热不泄,全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上焦之热,可为首选之品,其他润燥通便药物亦可酌情配伍。

咽喉有“火气上冒感”主要见于阳虚、气虚患者,若不消可于温肾壮阳之剂中反佐知母、黄柏(宜酒炒,量少)或补中益气汤反佐黄芩、栀子(或黄连),使阴阳调、升降顺、火热除。

(7)干哕(呕吐感):病机多属气机升降失调,浊气上逆。无论见于何证,酌用法半夏、竹茹、代赭石之类降逆化浊止呕,尤以选用法半夏疗效为佳。

(8)咽部黏膜异常:腭缘或腭弓黏膜暗红充血稍显肥厚,多属火热(虚火或郁热)之邪;腭垂水肿延长色淡紫多属新感风寒侵袭或阳虚水湿上泛、潮红多属新感风热侵袭、增粗暗红多属郁热熏蒸,宜据证用药;

咽部筋膜少津或光亮少津,多属阴虚或气虚;咽部色淡,脉络清晰细小,咽黏膜呈贫血状,多属阳气亏虚;咽部黏膜色暗滞,多有血瘀。

(9)滤泡与咽侧索增生:滤泡,中医学称“小瘰”或“气子”;咽侧索,古称“喉间红筋”。

阴虚证、郁热证多见,虚火上炎者滤泡多粒小、高突、散在;

郁热熏蒸者,滤泡多大或成片;

气虚痰凝者,多粒大饱满色偏淡;

滤泡或咽侧索色暗,多有血瘀;

阳虚之证淋巴滤泡一般不明显。

淋巴滤泡或咽侧索增生属于痰浊,酌用化痰散结之品。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