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

绮南爱历史 2024-11-25 19:37:16

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李发英带着儿子陶凯跪在墓碑前,脸贴着冰凉的石碑,泪水涟涟。她哽咽着开口:“35年了,你的儿子来看望你了。” 李发英的声音回荡在陵园,她瘦弱的肩膀随着哭泣颤抖,那句“你的儿子来看望你了”,带着35年的重量,仿佛穿越了时间与生死的界限。这声音里有痛、有爱、有难以诉说的坚守。 陶荣华和李发英同属一个村子。从小的相处,让他们彼此心里都产生了爱慕之情。 高中毕业后,陶荣华去了村里当会计,李发英帮家里种田,山村的日子朴实得像黄泥地上的脚印。 然而,这样的平静被一纸征兵通知打破了。 1979年,陶荣华参军,去了祖国南疆守卫边疆。在军营里,陶荣华给李发英写了表白信,后来两人正式在一起了。 1983年春节前夕,陶荣华抱得美人归,他和李发英在村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礼简单,却满是幸福。可这幸福转瞬即逝,不久部队发来加急电报,他得归队了。 因为不舍新婚妻子,陶荣华让李发英跟随自己去了部队。回去时,李发英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 两个人对这个到来的宝宝非常期待。在部队的陶荣华更不用说,有时间的时候他都会想念自己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宝宝,他给孩子取名为陶凯。 可是直到孩子出生,他都没有见到一面。甚至李发英给他寄来了孩子的照片,他都没能看到。对于陶荣华而言,这是一个遗憾。 1984年4月28日凌晨,云南边境的634高地炮火震天。陶荣华所在的班接到任务,负责穿插敌阵,夺取战略制高点。 战斗异常惨烈,子弹像雨点打在岩石上,炸出片片火星。陶荣华带着四班,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 6点20分,我连攻占了114高地;6点30分我连攻占115高地,打得敌人丢盔弃甲。 到了7点05分,陶荣华带领四班抢占634高地。他用手中的冲锋枪压制敌人,使敌人四处逃窜,后俘虏7名敌人。 而就在距离634不到十米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陶荣华的胸膛,壮烈牺牲。 陶荣华的遗体安葬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他牺牲时,儿子刚满6个月。 噩耗传来的那一刻,李发英崩溃了,她没办法接受丈夫牺牲的时候,可身上的重担不容许她长时间的崩溃,丈夫牺牲了,她得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日子并不好过,家里有70亩山林和几亩水田,她一人既要种田,又要上山砍竹。 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每次干完活后,还得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饮食起居。 时间久了,李发英因为劳累过度出现了精神恍惚,把别人的田当成了自己的田在种,直到邻居提醒才知道。 丈夫牺牲半年后,李发英带着婆婆和孩子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牺牲的丈夫。站在丈夫墓前,这一刻,她不再坚强,她哭的撕心裂肺。 可一看身旁的婆婆和背上的孩子,她又逼着自己坚强。 两个老人本来因为儿子去世伤心欲绝,但在李发英多年的陪伴和照顾下,两个老人逐渐走出了上去儿子的阴霾。 1996年,李发英开始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她用打工的钱给家里盖上了大房子,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2005年,儿子也结婚成了家,她心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小。 但她心里一直有件事放不下,就是再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看看丈夫。 35年后,2019年的清明,李发英带着长大的儿子,终于来到丈夫的墓前。 李发英跪在地上,双手抱着墓碑,像是抱着丈夫的肩膀。她哭喊道:“35年了,你的儿子来看望你了。” 这一刻,35年的辛酸和思念像洪水决堤,汇成了无声的泪流。 陶荣华的英雄事迹成为村里人代代传颂的事迹,而李发英的坚守,则让这段爱情更显伟大。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爱和责任的意义。 参考信源:烈士身后·守望丨南疆烈士陶荣华的妻子:洣水河畔,山村老屋的守望 央广军事

0 阅读:37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4
2024-11-25 21:29

一个励志故事后面的心酸,又是毒鸡汤

用户16xxx46

用户16xxx46

4
2024-11-25 20:32

🌹🌹🌹

阴阳眼

阴阳眼

3
2024-11-25 19:55

[玫瑰][玫瑰][玫瑰]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