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生僻字,你能读对多少? 1、玊(sù):①.有疵点的玉。②.琢玉的工人。③.姓。 2、旪(xié):古同“协”,合;共同。 3、邟(kàng):〔邟乡〕中国汉代地名,在今河南省汝州市。 邟(háng):〔餘(yú)邟〕古地名,即今中国浙江省余杭县。 4、妡(xīn):古女子人名用字。 5、矹(wù):〔矹矹〕古同“兀兀”,勤勉,勤奋,如“常山之蛇中首尾,幕中矹矹何物客。”〔硉矹〕见“硉”。 6、侜(zhōu):诳 7、屲(wā):低洼的地方;水洼(多用于地名)。 8、氕(piē):氢的同位素之一。符号1h。质量数为1,是氢的主要成分。 9、吇(zǐ):〔吇吇〕鸟叫声。 10、邺(yè):古地名。在今河北临漳西,河南安阳北。 11、枒(yā):同“丫”,树木分枝的地方。 12、旿(wù)古同“晤”,明白;醒悟。 旿(wǔ):光明。 13、疋(yǎ):古同“雅”,《尔雅》亦作《尔疋》。 14、疋(pǐ):①.同“匹”,量词。用于整卷的布、绸等;②.用于马、骡等。 15、匜(yí)①.古代盥(guàn)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②.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16、芑(qǐ):谷物名。又叫白粱粟。 17、伝(yún):〔伝伝〕行走、飘移不停的样子。如“魂犹伝伝也,行不休于外也。” 18、抐(nè):按物于水中。 19、侕(ér):众多。 20、氶(zhěng):古同“拯”。〔氶水〕河名,源出中国山东省,流入运河。古县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枣庄市。 氶(chéng):1.古同“承”,(在下面)托着或支撑着。2.姓。 21、赱(zǒu):古同“走”,走路;步行。 22、芓(zì):1.古同“茡”。2.堤。 芓(zǐ):古同“秄”,给禾苗的根部培土。 23、阼(zuò):古代指堂前东面的台阶。迎接宾客或举行祭祀时,主人由此阶上下。 24、妭(bá):1.容貌美丽的妇人。2.古通“魃”,旱魃,迷信传说中指造成旱灾的鬼怪。 25、垇(ào):用于地名,如黄垇(在江西) 26、丯(jiè):野草的古称。 27、爻(yáo):构成《易》卦的长、短横道。 28、尕(gǎ):〈方〉小;年纪小。 29、疕(bǐ):头疮。 30、佖(bì):充满;铺满。 31、泍(bēn):水急。 泍(bèn):泉水涌出的样子。 32、厹(róu):野兽的足迹。 (qiú):三棱矛。 33、圡(tǔ):古同“土”,土壤。 34、氹(dàng):同“凼”。用于地名,如氹仔岛(在澳门)。 35、汌(chuàn):古水名。 36、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淇县以北,汤阴东南一带。 37、冃(mào):古同“帽”。 38、冇(mǎo):〈方〉没有。 39、弁(biàn):1.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2.指武官(古时武官戴皮弁)。3.在前面的。 40、艸(cǎo):同“草”,草本植物的统称。 41、岇(áng):山高的样子。 42、勼(jiū):聚集 43、阞(lè):1.地脉;地势。2.古通“仂”。 44、屵(àn):古同“岸”,水边高地。 45、夶(bǐ):古同“比”,靠近;挨着。 46、卝(guàn):古代儿童将头发束成两角的样子。 卝(kuàng):古同“矿”,蕴藏在地下有开采价值的物质。 47、仐(jīn):古同“今”。 仐(ǎn):古同“伞”,遮挡雨水或阳光的用具。用布、油纸、塑料等制成。 48、叐(bá):狗跑的样子。2.古通“跋”、“拔”。 49、仧(cháng):古同“长”。 仧(zhǎng):古同“长”,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大(跟“短”相对)。 50、伌(ài):困;困苦。 51、丮(jǐ):握持。 52、乇(tuō):委托。 乇(zhé):草叶。 53、兦(wáng):古同“亡”,逃跑。 54、尢(wāng):同“尪”。 尢(yóu):1.同“尤”,特异的;突出的。2.姓。 55、弔(diào):同“吊”,追悼死者或慰问死者家属。 56、仏(fó):古同“佛(fó)”。 57、乢(gài):古同“丐”,乞求;乞讨。 58、旡(jì):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即打嗝儿。 59、彑(jì):1.猪头。2.猬属。 60、屮(chè):草木刚长出来。 屮(cǎo):古同“草”,草本植物的统称。
60个生僻字,你能读对多少? 1、玊(sù):①.有疵点的玉。②.琢玉的工人。③
一赫的文化
2024-11-25 20:00:05
0
阅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