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未知的那扇门》
1、
其实,对别人没有要求;对世界也没有要求;对生活也没有要求;对自己也没有要求;“我执”,自然而然就瓦解了。
甚至连根深蒂固的“我”,也因为失去了依附,渐渐就消融了。
“我执”,不过就是各种要求罢了!“我”,不过就是各种的不满足罢了!
“要求”,就是匮乏,就是喧哗,就是冲突和内耗。
一个人已经丰盛到对外对内都没有要求了,他肯定已经平静安宁了,他肯定已经活在真实的圆满之中了。
越是没有要求,内心越是丰盛和满足。逻辑在这里,似乎已经不管用了。
原来以为,要满足了自己的要求,自己才能被满足。
现在才发现,竟然是因为再也没有了各种要求,“满足感”自然而然就发生了,生命就抵达了某种秩序。
2、
自己活了快六十年了,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一直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对于这个世界什么都知道,对于自己什么都知道,活在无所不知的幻觉里面。
既然自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预设:
什么样子去做人才是对的;什么样子去做事才是对的;什么样的人和事物才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该怎么怎么样,不该怎么怎么样。
于是乎,自然而然就对别人、对世界、对自己怀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期待。
越是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人就越是自以为是,也越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要求。
以为自己知道=要求。
这几年自己真正知道的东西确实变多了,这些“知道”的增长或许是突破了某种临界值,突然就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其实非常的无知。
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一种“知”,是完整的知、完全的知、彻底的知,全部都是残缺不全的知,偏见的知,碎片化的知。
自己身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靠得住的“知”。并且,还发现没有任何一种“知”,是可以通过努力去知完整的、去知完全的,只好做最彻底的放弃。这才反过来发现,原来“未知”才是最完整的、最完全的,知道自己很无知,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于是乎,知无知,然后才学会了彻底去臣服于这样的未知。
只是随时随地都让自己去“觉无知”就是可以了,不再让“知”来引领自己,而是让“觉”来引领自己,让“知无知”来引领自己。
让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命都回归到未知的状态,哪里还敢拿什么样的要求来要求什么呢?
知自己很无知=没有要求=觉
也正是因为抵达了这样的人生状态,觉,这才给自己彻底打开了通向未知的那扇最神秘的大门。
3、
大自然有一种非常美好的秩序,虽然偶尔也会有失序,在天崩地裂之后,又再回归于秩序,这并不会影响万物生灵的生生不息。
宇宙也有这样的美好的秩序,每个人的身上也有这样的美好的秩序。
一个人对自己怀有深深的满足感;一个人具备丰富的灵魂;一个人有平静和谐的生命;一个人不再有任何的要求;一个人身上长出了生生不息的觉知……
这些东西不知道是哪一个先跑到我的生命中来的,现在才发现,具备了其中一个就诞生了其它,或者说它们其实就是同一种东西,就像是天地间的最美好的秩序。
人生必须要找到这样的秩序,并皈依于这样的秩序,让自己的身心都抵达这样的秩序。
其实,并不是要活在什么样的生活里;也不是要活在怎样的人生成就里;也不是要活在怎样的爱恋里;而是要活在这样的秩序里,让自己与宇宙天地共享同一个秩序,让自己彻底臣服于这样的秩序。
这种秩序平静、和谐、美好、丰富、自由、满足、生生不息。
在这种秩序里,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即使遇上天崩地裂,它也会自我修复,重归平静。
这并不是某种努力之后的奖励,仅仅只是生命最本真、最自然的状态。
一个人的内在抵达了这种秩序之后,生命就抵达了宇宙的自由之境,抵达了永恒之境。
我把这样的秩序,命名为:“未知之境”。
“未知之境”的里面是容不下任何的要求和期待的,人无法去向未知,要求任何东西。
一个人只要充满了觉知,便称其为“觉者”。对觉者来说,什么都是未知的,无论觉到什么都是惊喜,于是,只有满心的欢喜。
———《半山文集》
(点击下方链接可购买《半山文集》正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