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至上,道德何在? 叶嘉莹,1948年赴南京成婚,后追随丈夫迁居台湾,并因两岸政治隔绝而滞留。 1969年,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半年后获聘为终身教授。 从1979年开始,55岁的叶嘉莹开始归国讲学,一直到90岁。 1993年,受邀担任南开大学icon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捐出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1998年,叶嘉莹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icon”,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近日,知名人士项立刚因发表恶意攻击已故叶嘉莹女士的言论,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谴责。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项立刚将矛头指向了一位为我国文化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逝者,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愤慨。 项立刚攻击叶嘉莹女士,丧失道德底线 叶嘉莹女士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桃李满天下,成果斐然。然而,在叶嘉莹女士去世之际,项立刚却恶意攻击其为“伪大师”,这种行为无疑是对逝者的极大不敬。 为了流量,项立刚置道德伦理于不顾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利益。为了追求关注度,一些自媒体人热衷于制造争议、炒作热点。此次项立刚攻击叶嘉莹女士,正是其为了流量而丧失道德底线的表现。他置社会伦理于不顾,恶意诋毁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应严惩项立刚等不良行为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道德。项立刚的行为已涉嫌侮辱逝者,损害他人名誉,应受到法律制裁。相关部门应严肃查处此类恶劣行为,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反思:如何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项立刚攻击叶嘉莹女士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警惕网络低俗之风。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网络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法律法规成为网络空间的“守护神”; 2. 提高网民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恶劣内容; 3. 媒体从业者要树立道德底线,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 4. 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总之,批判项立刚攻击叶嘉莹女士的行为,旨在警示世人: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丧失道德底线,置社会伦理于不顾。只有共同守护网络空间,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
流量至上,道德何在? 叶嘉莹,1948年赴南京成婚,后追随丈夫迁居台湾,并
雪萍聊情
2024-11-26 09:45:05
0
阅读:91
Jeff
项立刚不是中专生吗?跟卢克文一个档次的人,看他一眼,就算你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