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水果出口上为何愈发谨慎?看看阳光玫瑰苹果的遭遇,就能找到答案,直接导致日本

文史充点站 2024-11-26 17:32:10

日本在水果出口上为何愈发谨慎?看看阳光玫瑰苹果的遭遇,就能找到答案,直接导致日本每年损失高达100亿日元的专利费用。 央视财经:日本“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降!出口量暴跌!啥情况? 五块一斤的阳光玫瑰?十块三斤?你在逗我?曾经价格高不可攀的“晴王”如今沦为水果摊上的平民水果,这背后,是国产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狂飙40倍,达到日本本土的40倍左右,年产量557亿斤的广西甚至出现了10块钱3斤的“地板价”。 这一幕让日本农业部门心在滴血,他们估计每年损失的授权费高达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5亿元。日本辛辛苦苦研发18年,13名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培育出的“金疙瘩”,就这么被“白嫖”了?这口气,日本咽不下。 绝非虚张声势。阳光玫瑰在华漫天飞播,竟成日本高价果品输出的压垮之重负。 岛国从痛彻中生智,着手深刻检讨珍贵果种的护卫策略,并迅疾付诸行动。 一场以果品种类为核心的“闭关锁国”战役,在无声中展开。日本针对高端果品的保卫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升级换代。 2021年,日本出台了新的种苗法律,将超过1900种农作物新种悉数纳入版权保护,种苗出口之路被官方封堵。 这仅仅是序幕,以新创的“胭脂女王”葡萄为例,这个阳光玫瑰与独角兽葡萄混血的新品系,尚未露面便受到层层保护。 种苗、插条禁止流出长野县境外,修剪下来的枝条亦被严格监管。 想借嫁接之术扩散品种?必得通过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官方审核。这种对品种保护的执着,仿佛把“守卫”刻入了遗传基因里。 类似情况的还有妮娜公主葡萄。尽管该品种在中国已有零星种植,甚至市场上出现假冒“浪漫红宝石”的销售情况,日本正致力于强化品种保护和国际商标注册,力图从源头上切断非法仿冒的途径。 柑橘系列也未能避开此番护卫风潮,作为爱媛县的珍稀保护品种,“甘平”柑橘的售价高达每颗80至100元人民币,但种植被严格限制在爱媛县境内,任何苗木、插条外流皆不被容许。 尽管网传2010年甘平已引进中国,在面对日本方面严格的品种管控时,这种说法更似一场悬而未决的“薛定谔的引进”疑团。 除此之外,还有价值数千的罗马红宝石葡萄、超千元的宫崎芒果、单价百元的千雪苹果等等奢华果品,它们均已被日本列入重点保护名录中。毕竟,在商业世界里,丰厚的利润才是真正的驱动力。 至于红富士、王林等旧品系,由于利润有限,日本方面则不怎么关注。那么,日本为何对中国市场展现出如此高度的警戒? 说透彻些,根本上还是两国商业模型的差异。 日本靠的是“天价水果”,走的是精品高端路线;而中国更偏重于“物美价廉”,追求的是普及大众的市场。 若是日本的高端水果一经引入中国市场,不出数年便会遍地开花,导致价格骤跌,这将对日本水果产业构成极大的冲击。 因此,日本在水果品种上的“闭关”政策,到底对中国的水果行业意味着何种深远影响呢? 明显的挑战固然存在,中国水果产业在新品种引进受限的背景下,需要迎头赶上,加码本土研发。 曾经,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直接引用日本的水果品种,无需投入研发资金,但如今这道便捷之门渐趋闭合,我们不得不靠自己谋求发展。 在危机之中潜藏着机遇,大门的关闭为国产水果品种留下了市场空白。 失去了外来品种的竞争,国产水果迎来了成长的黄金期。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坚实的技术基石,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培育出与日本品种媲美甚至超越的水果。 事实上国内已经孕育出许多优异的自主品种,如瑞雪苹果、大泽山一号葡萄、金秋砂糖桔等,品质上丝毫不逊色于日本品种。 以广西这个年产量达到惊人的557亿斤的“水果王国”为例,它向我们证明了规模化种植的巨大潜力。 广西不仅产量巨大,种类繁多,且价格亲民,甚至连榴莲、车厘子这类以往的“贵族水果”,在广西也变得触手可及。 广西的成功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环境及政府的有力支持,北回归线的优势为果树提供了理想的气候条件,而政府的补贴及税收减免等政策降低了生产成本。 规模化种植、激烈的竞争以及低廉的运输成本,共同造就了广西水果价格的亲民现象。 广西的模式为中国水果产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加大政策扶持,我们完全有能力提升水果产业的竞争力,逐步摆脱对外国品种的依赖。 日本品种的“闭关锁国”政策,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困扰,但长远来看,它将推动中国水果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自主选育水果品种的目标。 展望未来,中国水果产业将更重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以及市场开发。 凭借优质品种的培养、知名品牌的打造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拓展,中国水果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0 阅读:0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