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洪阳:延续历史文脉,古城焕发新生

羊城派 2024-11-26 19:34:11

揭阳普宁市洪阳镇古称厚屿。据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普宁设县,万历十四年(1586年),定县城于洪阳。洪阳作为普宁县城至1949年,历经明、清和民国时期共363年,厚重文化沉淀让洪阳保留着浓浓的古城风韵。

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漫步洪阳的大街小巷,古城的宁静与美丽相伴左右。洪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省级文保单位普宁学宫、德安里、培风塔3处,城隍庙、林则徐旧居文昌阁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以及145处一般文物点。

普宁学宫位于普宁旧县衙西南面西村,学宫前临内城河,背倚山丘(后山),坐北朝南,横宽29米,纵深78米。学宫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建,已历四百余年。主体建筑依纵轴排列有照壁、棂星门,棂星门内为泮池,中间大道直通大成门,门内依次为前厅、东庑、西庑。大成殿高出庭院0.7米,四周石雕围栏,殿内梭形巨石柱耸立,殿顶为抬梁式木结构,保留明清宫殿式建筑特色。民国九年(1920年)设为县立第一中学。2015年,普宁学宫由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城隍庙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城隍庙前后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结构,共三进十一间,东西宽约27米,南北60米,总建筑面积约1620平方米。

在洪阳,还有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群——德安里古寨。它位于揭阳普宁洪阳镇南村,是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家族聚居村寨,始建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德安里占地面积达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寨内有官厅、祠堂、佛堂、书斋、餐厅、库房、阁楼等,房屋总数773间。

整个建筑组群由老寨、中寨和新寨三部分组成。老寨坐西朝东,建筑格局俗称“百鸟朝凰”,以方氏家庙“燕诒堂”为中心,为独占枝头的“凰”;两边民居建筑为100间,象征朝拜“凤凰”的“百鸟”,这也是潮汕地区仅存的原貌“百鸟朝凰”建筑格局。中寨和新寨则为两组“驷马拖车”,体现了潮汕地区的宗法观念和祭祀传统。漫步古寨之中,四点金、下山虎、独脚狮等潮汕特色建筑一应俱全,古寨俨然一座潮汕建筑“博物馆”。

保育活化: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穿行在德安里古寨的巷道内,游客或三五成群拍照打卡,或驻足凝思。“越来越多的游客专程来到德安里,一睹古寨风采。”德安里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蓝润生告诉记者,“我们还对德安里进行活化利用,每周六举办古玩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据介绍,为做好德安里的保护工作,同时推动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普宁市于2007年就启动了德安里保护开发方案。普宁市设立德安里文物保护管理所,具体负责德安里文物保护日常管理及历史建筑修缮等工作,同时对德安里旅游开发进行探索,拟将其打造为一处集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活动展演、休闲观光、特产购物等配套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如今,德安里古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首批广东省27个古村落之一。德安里古寨的活化利用只是一个缩影,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洪阳深挖自身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商贸旅游文化名镇,奋力擦亮“洪阳”品牌。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洪阳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为“一城两片”。“一城”指历史文化核心城区,由洪阳镇区历史文化内外套城与新镇区组成的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城区。“两片”指历史古迹主题片和生态山水田园主题片。

据洪阳镇党委委员刘壮辉介绍,洪阳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普宁学宫修缮工程建设,谋划推进文昌阁、德安里、昆岗书院、中山街等文化遗产保护修缮。

以与城隍庙毗邻的文昌阁为例,因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病逝于文昌阁,洪阳不断加强对文昌阁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目前已经辟建为林则徐纪念馆和禁毒教育基地,供游人参观。广大机关事业团体、学校师生和游客经常前来参观学习,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坚定禁毒拒毒信念。

为推进镇村连线连片风貌管控和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洪阳还将对中山路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整治,其中普宁市洪阳镇中山路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工程(一期)建设内容包括对中山路洪阳大道至老县衙路段路面及两侧骑楼外立面进行修缮提升并开展“三线”整治,增设路灯等配套工程。

除修缮保护外,洪阳还利用古城民俗和重大节日深度开发开笔礼、成人礼、广东汉乐、普宁城隍公巡游、洪阳摆社、行头桥等特色文化,展示古城特色景观风貌和民俗风情,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抓好古城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文|记者陈锴跃

图丨受访者提供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