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汗国(西里尔字母:Хүлэгийн улс;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英语:Ilkhanid/Il-Khanid dynasty,1256年-1335/1355年),一译伊儿汗国、伊尔汗国,因其统治者称“伊利汗”(Il-khan,意为“从属的汗”)而得名;又可以被称为“旭烈兀兀鲁思”。是13至14世纪由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在西亚所建立的政权,属于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四大汗国之一,是元朝西北诸藩之一。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同母弟旭烈兀出征波斯,灭木刺夷及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忽必烈即位后封旭烈兀为“统治阿姆河直至叙利亚和密昔儿间疆土之王”,汗国正式建立,分置各州长官。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奉蒙古大汗(元朝皇帝)为宗主。国都大不里士,后一度迁至苏丹尼耶。第七代大汗合赞时,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奖励学术,国势最盛。1335年第九代大汗不赛因死后,统治集团内讧迭起,权臣、大将各自拥立大汗,纷争不已,汗国解体。至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破大不里士,伊利汗国彻底灭亡。
伊利汗国鼎盛时期,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其与元朝关系密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往来。伊利汗国在西亚上承阿拉伯帝国、花剌子模帝国和塞尔柱帝国,下启帖木儿帝国、萨法维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世界史和中国史上也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七代大汗合赞汗在位期间,伊尔汗国达到了其历史上的巅峰。他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发展经济,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奖励学术,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伊尔汗国的繁荣和发展。
伊尔汗国的居民民族成分复杂,主要讲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境内农业发达,商业和手工业也很繁荣。合赞汗的统治使得伊尔汗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旭烈兀汗重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阿剌答黑建造了宫殿,在各地修建了教堂。
合赞汗知识渊博,懂得蒙古、阿拉伯、波斯、印地、克什米尔、藏、汉、富浪(法兰西)等多种语言,并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据拉施特《史集》说,在蒙古,对历史知识的了解,除孛罗丞相外,无他人能与之相比。
在伊利汗国,还建有如星期五清真寺、祈祷堂、伊斯兰学校、寺院和旅店以及医院、慈善机构和许多用于宗教和福利事业的建筑物。
大元亲侄子,东罗马女婿,所以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