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偷偷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回乡,亲妈都不认得他,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离谱。

鸿永文化历史 2024-11-27 17:30:38

16岁偷偷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回乡,亲妈都不认得他,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离谱。 1929年的中国,乱得不行。军阀混战、天灾不断,普通老百姓活得像风中飘絮,什么时候被卷进泥潭都不知道。湖北黄安的郑国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长大的穷孩子。家里穷得连下一顿饭在哪儿都不知道,他16岁那年一咬牙,扔下家里的锄头,没和父母打个招呼就跑去参军。后来,他一路摸爬滚打,从红军战士干到副司令。可等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亲妈居然问:“长官,你找谁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时代太苦,少年太倔 1920年代的黄安,真是一块苦地。土地贫瘠,地主压榨,农民活得像蚂蚁一样卑微。郑国仲家,不到一亩地养活一家四口,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贴补家用,他学了裁缝手艺,想靠技术活改变命运。结果现实啪啪打脸,学成了也没活路。这时候,黄麻起义的火星烧到了他家门口,红军成了穷苦人的希望。于是,16岁的郑国仲扔下锄头,跟着红军走了。为什么偷偷跑?其实也不难理解。他要是跟父母说,十有八九被按地上打。穷人家养孩子,指望的就是一双劳力。他这一走,家里更苦了。 2. 革命路太长,亲情被割裂 郑国仲参军后,直接断了跟家里的联系。不是他不想,而是没办法。那个年代,通讯基本靠吼,战火又不停。红军整天在枪林弹雨里转战,活着都不容易,哪还有机会写信报平安?何况,当时的红军还被国民党围剿,家里要是被发现跟红军有联系,可能就得吃官司甚至丢命。再说,他一路从战士干到营长、团长,经历了无数次九死一生的战斗。战争把人逼成了铁石心肠,亲情只能先放一边。等到1947年他终于回家时,已经过去18年了。他从瘦弱少年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副司令,连亲妈都认不出。 3. 少小离家老大回,身份也变了 俗话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郑国仲的故事正好反着来:乡音估计还在,但模样全变了。参军18年,他从一个穷裁缝变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功臣。穿着军装骑着马,带着一队战士,直接杀回老家。你想想,那场面得多震撼。可对于他的母亲这就是个陌生人。她眼里的儿子,还是那个瘦瘦小小、偷偷跑掉的十几岁孩子,怎么也跟眼前的副司令对不上。再说了,那个年代的普通人对当官的印象,多半是凶神恶煞。突然有个军官跪下叫“娘”,换谁都得愣住。 郑国仲的一生,既是时代的缩影,也是个体命运的传奇。他的选择没错,那个年代不革命就没有活路。但革命的代价也很大,亲情被战争割裂了十几年。好在,后来他终于能抽出时间尽孝,算是给这个悲苦的故事加了个温暖的尾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