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云衣——云南民族服饰文化展》近日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亮相,457件服饰展品透过一针一线描绘丰富的民族服饰制作技艺。27日,该馆副研究馆员、执行策展人胡小妹介绍,展览面向校外观众展出至2025年3月30日,安排非遗展演等活动,带观众走进七彩云南。
本次展览分为“衣韵绣彩”“匠心独韵”“守正创新”3个单元,既有质地、样式、色彩各异的云南民族服饰,还有以银饰、织染、刺绣等为主题的精美饰物,呈现精湛的服饰制作技艺。其中,一套哈尼族的树皮衣,有着人类服饰“活化石”之称,它完全以树皮为原料,经过捶打、搓揉等特殊程序,将树皮软化成衣。胡小妹说,展览还展出了独龙族的竹蓑衣、苗族山草衣,都是当地人在雨季外出劳作穿的雨衣,古朴中透着精细的工艺。
一些独特的服饰细节,也讲述着穿着者的身份。比如,一件阿昌族已婚妇女日常穿着的传统服装,上衣是一件蓝布立领对襟长袖,外罩红绒布坎肩,下衣是一件织锦长筒裙,有独特的长方形彩色纹样。“最明显的身份标志就是高包头和裙子。”胡小妹解释,在当地少数民族看来,高包头和织锦筒裙是已婚的象征,未婚姑娘则头戴鲜花,多着裤装。
展览上还展出了多件不同民族的新娘服。壮族的新娘服主打素雅简洁,以蓝、青、黑色为主,在衣襟、袖口、领口等处做装饰。彝族的新娘装色彩热烈又奔放,绣着花卉纹样,帽子垂坠着流苏遮住女子娇羞的面部。德昂族的新娘服装饰多,配有挎包、耳饰、腰箍等。每件新娘装都独具风格,多以红色或粉色的绒球、精美刺绣纹样做装饰,象征着圆圆满满的美好寓意。
展览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北服民族服饰博物馆共同承办。北服介绍,博物馆还配合新展举办非遗展演、社教活动、学术研讨等,每周二、周四8时30分至16时30分,周六13时30分至16时30分面向校外开放,观众可持身份证入校参观。
记者: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