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寇用两块钢板将抗日老英雄戴凤龄夹在中间,用铁丝将其捆住,浇上汽油,

绮南爱历史 2024-11-27 21:02:21

1937年,日寇用两块钢板将抗日老英雄戴凤龄夹在中间,用铁丝将其捆住,浇上汽油,将燃烧的香烟扔向戴凤龄。戴凤龄瞬间被大火吞噬,疼得满地打滚的他仍大骂日寇。最后奄奄一息时,被鬼子残忍扔进了狼狗圈。 戴万龄的名字,在沙河沿乃至整个东北都无人不知。 生于1871年的他,祖籍山东莱州,年少时便随家人迁居到吉林敦化县沙河沿。他家境殷实,田地广阔,是当地最有声望的乡绅。 不同于一般的地主,戴万龄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穷苦百姓,修桥补路、施粥济困的事他没少做。 他从小崇拜岳飞、杨家将等英雄人物,骨子里有一股铮铮铁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踏入东北,家园破碎,百姓受难。戴万龄目睹日军的暴行,怒火中烧。 在这种家国情怀的驱使下,他毅然决定举家抗日,誓言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片土地。 1932年,东北军旧部“老三营”营长王德林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他和戴万龄不仅人事,还曾救过戴万龄一命。 而早就为抗日做准备的戴万龄便追随了王德林。 戴万龄在变卖了家中的大部分财产后,迅速招兵买马。 1932年,戴万龄组织起一支抗日自卫队,被乡亲们称为“戴家军”。 “戴家军”初成规模的时候,不止戴家老少都上了阵,还有村里的好汉纷纷响应。 这其中,包括猎户,以及“炮手”出身的青壮年。 最初的队伍只有300百余人,但装备精良,每人配有步枪和子弹。他们主要负责保护乡邻安全,同时还经常偷袭日军的运输队,打击伪满政府的税收机构。 随着抗战的深入,戴家军逐渐发展壮大,加入了中国国民救国军,与抗联第五军并肩作战。 他们参与了攻打敦化县城、东宁突围战等多场战斗。每一场战斗都异常惨烈,但“戴家军”的勇猛和无畏令敌人闻风丧胆。 然而,抗战的代价也极其惨重。戴万龄的家族几乎倾巢而出,全家50余人参加抗战,其中8人牺牲,包括他的弟弟、儿子、侄子。 面对这些牺牲,戴万龄咬牙强忍着悲痛。于他而言,只要能赶走日寇,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 1937年,因筹措粮草,戴万龄潜回沙河沿,不幸被叛徒出卖,落入日军手中。为防其逃脱,日军竟用铁丝一头捆住他两个大拇指,背缚双手。 随后他被关押在日军营地中,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试图撬开他的嘴。 然而,无论是铁丝穿锁骨还是鞭打伤体,他始终没有屈服。 最后,敌人丧心病狂地用钢板夹住他的身体,并将其焚烧,最后奄奄一息时被鬼子扔进了狼狗圈。 戴万龄,这位从乡绅走向抗日英雄的伟大人物,用生命书写了家国大义。他带领的戴家军,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日的长城。历史不会忘记他,更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与自由而献身的英雄。 如今,沙河沿村立起了一块纪念碑,铭刻着戴万龄和戴家军的英名。每年的清明节,当地的百姓都会自发前来献花,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参考信源:抗日英雄戴万龄和他的“戴家军” 新华网 2023-11-03

0 阅读:383

评论列表

用户89xxx06

用户89xxx06

10
2024-11-28 19:28

向民族英雄戴万岭将军致敬 戴将军永存不朽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