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2岁的维特根斯坦放弃癌症治疗,衣衫褴褛,贫病交加,躺在吱呀作响的木床上,留下了对世界的最后告白: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就在此前,他将继承来的天价遗产捐了出去。要知道,他可是出生于与罗斯柴尔德家族齐名的商业巨擘维特根斯坦家族。 至于他明明是个富二代,为何却要吃苦,一般人还真就理解不了。 要知道,人家一出生可就在罗马。他的父亲是钢铁大王,小学同学是希特勒,大哲学家罗素本来是他的老师,但最后成了他的学生加保姆。就连刀郎的罗刹海市,都把他写进了歌词。 他的一生,估计最大胆的编剧也写不出。 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最初并没有显露天才,他对外人的看法十分敏感,甚至有意识的通过撒谎迎合别人,但就在八岁时,他忽然开始思考,如果撒谎对自己有利,为什么要说实话,他要求对自我保持绝对坦诚。 十岁时,他对机械痴迷,徒手就造出了复杂的缝纫机。20岁在曼彻斯特大学钻研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时,一不小心设计出了螺旋桨,为后世的直升机和喷气式飞机提供了重要参考。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迷上了数学和逻辑学。他觉得航空领域已经留下了他的名字,那便去征服逻辑学。 于是他放弃航空前往剑桥,冲入了罗素的办公室。维特根斯坦需要一名良师,罗素需要一名爱徒,两人一拍即合。罗素丝毫不吝啬支持和赞美,他向维特根斯坦姐姐宣布,哲学的下一步将由你弟弟迈出。 但不久之后,维特根斯坦便一度让罗素想到自杀,两人位置完全调换,他对罗素论文的否定让罗素极其绝望,罗素向亲人写信诉苦,他是雪崩,相比之下,我只是个雪球。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上一路驰骋,即将开宗立派,这是一战爆发。25岁的他本可免除兵役,却选择参军作战。炮带着肢体产品高高飞起。在每一个与死神对视的日子里,在枪林弹雨中,他重新审视起哲学和人的关系,对死亡、苦难和悲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只是死亡让他完成了对生命的终极开悟。被俘后,他在战俘营中写下了载入史册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战争结束,维特根斯坦继承了巨额财产,却捐了出去,跑去乡村当教师。人们无法理解他的决定,他也丝毫不解释,只希望忠于自己。 学生家长也不理解他。六年教学生活结束,他宣布回归剑桥。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迎接他时,写信给妻子说,上帝到了,我在5点15分的火车上接到了他。 作为一个杰出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不能和人类的生命、命运产生关联的话,那就毫无意义。哲学家应当进行的是治疗性工作,哲学不代表终极答案,而是一种活动。 博士答辩时 他更是一顿输出,说完还拍拍考官的肩膀说:我知道你们听不懂。罗素表示早已习惯,摩尔也丝毫不感到冒犯,反而在写给校委的报告里感叹,毫无疑问,他是个天才。 最终,维特根斯坦用五个字终结了20世纪以来所有哲学问题,“语言即世界”。哲学没那么复杂,所有的问题只取决于一件事情,就是人类的语言。无论什么时候,人类只能依靠一套反复琢磨过的语言体系,甚至不惜一切的创造新词语来诠释看到的世界。语言一旦有局限,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就永远无法突破。因此哲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最终,维特根斯坦以世界上最伟大哲学家的身份离去,留下那句: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以及一本《逻辑哲学论》。书中他几乎罗列出了人类思想的一切谬误,关于如何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过出幸福的一生,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如果你此刻身处迷茫,或是喜欢维特根斯坦,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逻辑哲学论
1951年,62岁的维特根斯坦放弃癌症治疗,衣衫褴褛,贫病交加,躺在吱呀作响的木
小钻聊历史
2024-11-28 02:01: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