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悲剧真的无法避免吗? 可能很难。 一是韩信自己可能很难耐得住不安分的心。 他的理想就是“封王”而不是“封侯”。 譬如: ⑴“汉中对”中他对刘邦说“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⑵刘邦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并带到京师,就是为了看着他。 但5年里他“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并羞与周勃、灌英、樊哙等刘邦的铁杆为伍。 而且他还在深知“汉王畏恶其能”的情况下,“常称病不朝从”,等于是在公开并强化矛盾。 当时的情况下表达不满是很危险的。 萧何在三次受到怀疑时,就是通过悄无声息的处理,才能免祸。 ⑶韩信自视甚高。 布衣时,他的母亲死了,“贫无以葬”,他仍然“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可见其高傲来自骨子里,很难被克服。 跟刘邦论兵都毫不谦虚。这不是远祸之道,萧何、张良都从来不敢这样说。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便是此意。 所以,韩信在5年前就告诉陈豨,刘邦必然会怀疑他的造反,愿意在陈豨造反时为内应。这似乎不太智,时间跨度长不说,对陈豨之才也不算了解。 二是刘邦和吕后对他不放心,估计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⑴刘邦得知韩信被杀时是“且喜且怜之”,很真实的内心反应。 ⑵刘邦死后,吕后与审食其密谋4天不发丧,欲尽诛诸将,是在郦商的劝阻下才终止。可见其内心的恐惧,恐惧使人发狂。 吕后之狠,连狡猾的陈平都恐惧。对于情商低的韩信来说,就更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