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红军俘虏,17年后竟成为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最大功臣,你敢信?一个曾经的“敌人

奇奇聊教育 2024-11-28 11:21:33

他本是红军俘虏,17年后竟成为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最大功臣,你敢信?一个曾经的“敌人”,如何蜕变成守护共和国的英雄?这事儿,还得从1935年那个炮火纷飞的直罗镇说起。 1935年,陕北直罗镇,那场震天动地的枪炮声,估计年轻的崔建功这辈子都忘不了。 当时的他,只是东北军109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跟着队伍稀里糊涂地就卷进了这场和红军的战斗。 结果他所在的部队被红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崔建功也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 对当时的崔建功来说,一面是拿着三块大洋回家,继续以前那种不知道啥滋味的日子,另一面是加入这支他曾经拼死对抗的队伍,开始一段全新的、未知的人生。 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是跟着这群衣衫褴褛却斗志昂扬的红军走?这选择,搁谁身上都不轻松。 可崔建功,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选择加入红军。 或许是红军的政策打动了他,或许是红军的精神感染了他,又或许,他骨子里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想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名堂。 谁又能想到,这个当初的“俘虏兵”,后来会成为共和国的栋梁?陕北根据地的风沙,见证了这个懵懂青年的蜕变,他从一个只知道扛枪打仗的小兵,成长为一个有着坚定理想和信念的革命战士。 1945年,邯郸战役打响了。 当时的情况十万火急,部队急缺指挥官。 你猜怎么着,崔建功被推到了前线。 他率领部队,硬生生地顶住了敌军两天两夜的猛攻,硬是没让敌人前进半步。 在解放战争那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崔建功一直跟着秦基伟南征北战,从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到淮海平原的广袤无垠,从波涛汹涌的长江到风景秀丽的岭南,他率领着45师,一路过关斩将,可以说是身经百战。 枪林弹雨中,他不仅磨练了意志,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2年的秋天,美军进攻上甘岭,这上甘岭,说是两个小山头,可它的战略意义,那可是非同小可。 秦基伟将军,那可是出了名的硬骨头,他给崔建功下达的命令,也跟他的性格一样,硬邦邦的:“丢了上甘岭,你就不要回来见我了。” 这话听着够狠,但里头包含的,不仅仅是命令,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还有那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责任。 崔建功,也是个硬汉子,他当即立下军令状:“只要有我崔建功在,上甘岭就是中国人民的。” 上甘岭那仗,惨烈程度你想象不到。 老美的飞机大炮对着那两个小山头就是一顿狂轰滥炸,我们的战士们大部分时间只能猫在坑道里,那日子过得叫一个苦。 别提吃没吃饱、喝没喝够,更缺德的是,老美还往坑道里扔毒气弹,那滋味,真不如死了。 崔建功他沉着冷静地指挥战斗,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起来支援坑道,他就像一颗定海神针,牢牢地钉在上甘岭,稳定着军心,也支撑着整个防线。 他和秦基伟将军的每一次通话,那压力都巨大,就跟千斤巨石压在胸口似的。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上甘岭,他知道,这场战斗,关乎着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命运。 21个日日夜夜,崔建功和他的45师,硬是用血肉之躯,在上甘岭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可崔建功,他却拒绝观看后来风靡全国的电影《上甘岭》。 为什么,因为那段记忆太惨烈,太痛苦。 电影里的每一个画面,都会让他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想起那些在坑道里挣扎的日日夜夜。 那份荣耀的背后,是难以言说的伤痛,是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疤。 他宁愿把这份记忆深埋在心底,对他来说,真正的英雄,不是电影里的角色,而是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他们的名字,才是上甘岭真正的丰碑。 同样是上甘岭战役的英雄,崔建功后来的发展,跟向守志、张显扬两位战友相比,就显得有点“平平无奇”了。 向守志后来成了上将,还担任了二炮司令员和南京军区司令员;张显扬虽然1955年只是大校,但后来也晋升少将,担任了不少重要职务。 而崔建功呢,最高也就做到了昆明军区参谋长。 差距为什么这么大?有人说,这是性格使然,崔建功为人低调,不爱张扬;也有人说,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机遇这东西,谁也说不准。 但不管怎么说,这三位将军,都是国家的功臣,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从一个红军俘虏,到上甘岭的英雄,崔建功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咱们可不能忘了他,更不能忘了他身上那种宝贵的精神。 铭记历史,不忘先烈,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