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 年 9 月 21 日,唐山铁道学院宿舍内,胡适幼子胡思杜的生命悄然落幕。他独自回到宿舍,长久呆坐后,选择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 36 岁的孤寂人生。 在留给堂兄胡思孟的遗言信中,满是悔意。“当初未尊父母之命,甚悔,近 36 岁无妻无子,孑然一生,也无牵挂。余财 600 元及手表一块,皆留予你,以作纪念。”往昔回溯,1948 年胡适夫妇至南京暂居鸡鸣寺时,胡思杜不肯同机南来,江冬秀为此哽咽,胡适虽言“人各有志”,却也料定儿子会有后悔之日。 秋风瑟瑟的 1957 年深秋,那根冰冷的绳子,成为胡思杜此生的句点。他的遗书简短,却如利箭,字字刺心。600 元与一块手表,是他留在世间最后的物质痕迹,而无尽的悔恨,则弥漫在那间寂静的宿舍,诉说着一个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凉,也让后人不禁感叹唏嘘,命运的巨轮之下,个体的抉择与归宿是如此难以捉摸。 民国人物往事 牢记这段血泪史
1957年9月21日,唐山铁道学院宿舍内,胡适幼子胡思杜的生命悄然落幕
翰藻看历史
2024-11-28 11:41:38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