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新疆男子叹口气,对妻子说:“家里19个孩子,揭不开锅了,不如送几个去表哥家…”话音未落,一群孩子跑过来,抱住男人大腿:“爸,别送我们走,我们一天只吃一顿,一顿只吃半碗!” 素材来源:央视网 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大多数家庭都没有那么富裕,吃不饱饭的家庭也是特别常见的,家里两个或三个孩子都已经够难了,偶尔有家庭添上第四个孩子。 然而在新疆的一个偏远小镇上,竟然有一个家庭养活了19个孩子,这19个孩子并不全部是亲生的, 阿尼帕这个新疆妇女与她的丈夫阿比包,是这片土地上远近闻名的善心人。在那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紧衣缩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阿尼帕和阿比包却以一种超乎常人的勇气和爱,不仅生育了九个孩子,还陆续收养了五个失去依靠的孤儿。这十四张嘴,像是一个无底洞,吞噬着这个家庭本就微薄的经济来源。 每天天还没亮,阿比包就得早早起床,为了这个庞大的家庭,他不得不比常人付出更多。即便是这样,家里的粮食也常常捉襟见肘,孩子们只能勉强维持着一天一顿,一顿半碗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阿尼帕总会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缝缝补补,给人家做小工赚钱,家里那么多张嘴都在等着吃饭呢。 有一天,大儿子悄悄地藏起了一块珍贵的饼,这让阿尼帕和阿比包心生疑惑,难道这孩子也开始学会吃独食了吗?后来阿尼帕才知道自己误会儿子了 原来大儿子是发现了镇上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小女孩,他想要帮助这个同样需要温暖的孩子。阿尼帕见状决定将这个女孩带回家,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女孩的到来,让本就拮据的家庭更加艰难,但阿尼帕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她不仅将家中仅剩的口粮匀出一部分给女孩,还带着她去看病,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样的举动,起初并没有得到所有孩子的理解。毕竟在这个连自己都吃不饱的年代,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份负担。孩子们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直到有一天终于爆发了。 阿尼帕第一次动手打了自己的孩子,她的眼里含着泪,但她知道教育孩子们学会善良和包容,比什么都重要。这次事件也让阿比包心生不满,他觉得妻子太过溺爱这些孩子,尤其是那些并非亲生的。一气之下阿比包离家出走,留下阿尼帕一人面对这满屋的孩子和生活的重压。 然而下午的时候,阿比包带着几件改制的小衣服回来了。原来他并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去镇上找裁缝,将自己的衣服改小,希望能让孩子们穿得暖和些。那一刻,阿尼帕的心被深深触动,她知道,这个家,无论多难,都要一起走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尼帕和阿比包的家门似乎总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敞开着。渐渐地,这个家庭的孩子数量增加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十九个,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却在这个小小的屋檐下,共同编织着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 阿尼帕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忙碌,她的手在冰冷的水中劳作,冻得通红,但她从未停下。阿比包也是拼了命地工作,冬天,他甚至会冒着严寒,护送牛群到镇上,只为换取一家人的温饱。生活的重担,几乎要将这对夫妇压垮,但他们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直到有一天,阿尼帕病倒了,这个坚强的女人终于倒在了生活的重压之下。阿比包看着满屋的孩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过要将孩子们送到亲戚家,减轻负担。但孩子们的反应让他心如刀绞,他们哭喊着,不愿离开这个给予他们温暖的家,哪怕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只吃半碗。 最终阿尼帕和阿比包的心软了下来,他们决定,无论多难,都要把这个家撑下去。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孩子们在爱与坚持中长大,他们有的成为了企业家,有的考上了大学,但无论身在何方,心中那份对阿尼帕妈妈的感激与爱,永远不会改变。 每当节假日,他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那个充满回忆的小屋,那里,有他们共同的根,有妈妈温暖的笑容,有那段关于爱与坚持的最美时光。
[祈祷]好人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