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8岁的清华教授赵家和去世。4年后,其超千万资产被曝出,令国人一片哗然! 赵家和是清华园里最顶级聪明的人。可他活得一点都不像个高知的样子。他的工资并不低,但在众人嘴里却是最抠门的。 上世纪几块钱买的毛衣,他能穿10多年,一件衬衣,穿了近70年。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学生送的一台液晶电视机。 赵家和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是解放前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系主任。 优越的家境,极佳的家庭教育,使他从小养成了不骄不躁,勤勉好学的优秀品质,和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1989年12月,赵家和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历任院长助理、系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尽管有这么多头衔,但赵家和依然致力于教育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他曾说:“我爱教书,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 他一生奉献,传道授业,以笃定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燃尽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前行的路。 1998年,退休的赵家和应美国一所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薪水相当优厚。 八、九十年代,美国平均每人月消费150美元左右。 赵老师一家四口,却每月只花100美元。一家人只关注打折信息,去超市什么便宜买什么。连一个西瓜都舍不得买。 女儿在美国买房,磨了她好久,赵老师才借给了她2万五千美金。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个守财奴! 2000年,赵老师带着20多万美元的讲学费回国。他挣这么多钱,究竟用在哪了呢? 真相曝光后,令人泪目。原来,他全部的资产都用来捐资助学了! 捐款前,他做了调查分析,认为贫困地区高中阶段的贫寒学子,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失学。因此,他确定高中生为自己的资助对象。 2006年,他的第一笔助学善款寄出,江西、吉林、湖北、甘肃……各地的贫寒学子陆续收到“陌生”的捐助。 但人们并不知道捐助者是谁,只知道是一位清华退休教授。 2009年,赵老把捐助范围从全国向甘肃聚拢,开始了长期的助学活动。 为了让自己捐的钱款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他不惜搭火车、转汽车,坐三轮,最后徒步,往偏远山区跑。 70多岁的老人,一步步穿行在高山或河谷。为的是让自己的爱心有价值,有意义! 老伴看在眼中,疼在心里,每次都劝他包辆车,可这个倔强的老人却不舍得花那份钱。 他感慨地说:“我这里省一点钱,那些孩子们就能多一点继续读书的希望!” 就在赵老不辞劳苦奔走在慈善的路上时,厄运却悄悄降临了。他被查出患上了肺癌,癌细胞已经向脊髓和脑部转移。 但赵老却坦然自若,一边积极地与病魔作斗争;另一边却继续自己的捐助活动。 治疗癌症,医生推荐他用一种英国进口的靶向药,效果很好,但是一片就要500元。 赵老舍不得花钱,他听说有一种仿造药,只要50块钱一片,他忙托人买来一些服用,没想到导致全身过敏。 当时,他的账户里,还有足足1,400多万元资金,这笔钱足够他得到最好的治疗,但他竟捐出了全部积蓄! 生命的最后两年,保守治疗让他生不如死,快80岁的老人,硬是把这些苦痛都扛下了。 2012年,赵老临终前留下遗言:“遗体捐给医院,以供医学研究……我这一生,求仁得仁,了无遗憾了。” 赵老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他生前,捐赠了一千多万善款,给10所不同地区的高中,总计资助1000余名寒门学子。 四年后,赵老的事迹,才被曝光。知情者们才纷纷站出来,将老人的故事告诉世人。 结语: 如果我们是一滴水,就想想是否曾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是一团火,就想想是否能燃得很亮很亮,照明更多人。 如果我们的民族,个个都能像赵教授那样,看淡名利,胸怀大爱,这样的民族,是望而生畏的,也是坚贞莫摧的! 死亡无法阻止一个伟大的灵魂,在人们心中竖起不倒的丰碑!蜡炬成灰光愈灿!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可敬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