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作家史铁生生命垂危,医生问他的妻子陈希米:“救不救?”没想到陈希米却说:“让他走吧。”随后,史铁生痛苦地全身抽搐,生命体征越来越差,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 事后,很多人却纷纷称赞陈希米的做法是对的。 1951年,史铁生出生在北京,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对他不太友好。先天性脊柱裂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而在他22岁那年,双腿突然瘫痪。 从此,轮椅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象一下,一个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的青年,突然间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这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史铁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变得暴怒无常,甚至多次尝试轻生。 每当他发脾气、摔东西时,母亲总是默默地退出房间,任他发泄,然后在门外竖起耳朵,生怕他做出什么傻事。 等史铁生冷静下来,母亲再进去收拾残局,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抚平儿子心中的创伤。 那五年,是史铁生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光,但也是母亲用她无私的爱,为他点亮了一盏明灯。直到母亲因肝癌去世,史铁生才幡然醒悟:为了母亲,自己也要好好活下去。 于是,他开始白天在厂里打工,晚上则埋头于书桌前,用笔尖倾诉心中的喜怒哀乐。 1979年,史铁生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问世了。这部小说不仅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开始,更成为了他生命中的“红娘”。 一位名叫陈希米的女粉丝,被史铁生的文字深深打动,于是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通信。 陈希米比史铁生小十岁,右腿有点残疾,但她从未因此自卑。她毕业于西北大学,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见解。两人虽然相隔千里,却仿佛找到了彼此的灵魂伴侣,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从文学到人生,从理想到现实,他们的通信中充满了智慧与温情。 1989年,这对笔友终于在北京见面了。陈希米看着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笑着说:“你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而史铁生则鼓起勇气向陈希米告白,就这样,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陈希米对史铁生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史铁生的生活起居。医生交待要经常帮史铁生翻身,不然身上就会溃烂。 陈希米从未忘记这个嘱咐,数十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着史铁生,他的身上从未长过一个疮。朋友们经常感叹:陈希米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史铁生。1998年,他又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肾干得像核桃,常常痛得无法入睡。但史铁生总是强忍着病痛,不让陈希米担心。他安慰她说:“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任何人都一样。虽然我遭遇了不幸,但因为有你,我感受到了幸福。” 病情严重时,史铁生一周要做两到三次透析。每次去做透析,他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轮椅上、病床上,他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了《务虚笔记》和《病隙碎笔》这两部文学经典。 他的文字像一束光,穿透了茫茫黑夜,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温情,也看到了史铁生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坚强。 为了支持丈夫的写作事业,陈希米毅然决定辞去工作,全职照料史铁生的生活。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是海誓山盟的甜言蜜语,而是默默无闻的付出与陪伴。 然而,上天并没有让他的快乐持续太久。 2010年,史铁生的病情突然恶化,生命走到了尽头。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史铁生一直咳嗽,全身抽搐。看着丈夫痛苦的样子,陈希米心如刀割。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够继续活下去,但现实却是那么残酷。 最终,为了不让丈夫再承受痛苦,她艰难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治疗。 朋友们知道后,都称赞陈希米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史铁生临终前,希望把自己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陈希米含着泪替他签署了捐赠器官的手续。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丈夫的生命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史铁生对生命的诠释,也是他对妻子的承诺。九个小时之后,他的肝脏和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中苏醒。 他的大脑和脊椎也捐献给了医学界做研究。他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史铁生虽然是不幸的,但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两个全心全意爱他的女人——一个是给了他生命的母亲,一个是他挚爱的妻子陈希米。 是她们用无私的爱和坚定的陪伴,支撑着他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回望史铁生的一生,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境,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珍惜。 我们应该像史铁生那样,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报: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