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十几万的画,是照抄我的摄影作品?” 室内摄影师覃昭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拍摄的样板房照片,竟变成了知名艺术家张业兴的绘画作品展出,还被高价售出。负责人还高调声援张业兴,怒斥质疑者是在“网络暴行”?网友:把复制粘贴说成艺术创作?还倒打一耙?抄袭者不配称艺术家。
信源:知名画家画作被指“复制照搬”他人照片,本人回应:肯定不算抄袭,没有照着画——2024-11-29九派新闻
这起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点燃了公众对于艺术原创性以及版权保护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摄影师覃昭量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张业兴的画作《此刻》系列中的一幅,与自己几年前拍摄的室内摄影作品高度相似。
从构图、光影到家具摆设,几乎一模一样,简直就是照片的“高清临摹版”。
据覃昭量表示,他从未授权张业兴使用该照片进行创作,更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对方的联系。而这幅“复制粘贴”的画作,据悉已经以十几万元的价格售出。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抄袭质疑声四起时,负责代理售卖《此刻》项目的陈姓负责人不仅没有出面道歉,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力挺张业兴,声称“决不容网络暴行去摧毁有着艺术理想的艺术生命”。
这种“捂嘴”的操作,无疑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激起了网友的愤怒。
难道有了“艺术理想”,就可以无视版权,将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吗?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博主也站出来指出张业兴的其他作品也存在类似的“抄袭”嫌疑。
他们发现,张业兴的创作套路似乎就是将摄影作品进行高度临摹,然后冠以“艺术创作”之名进行售卖。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原作者的侵权,也是对艺术本身的亵渎。
在数字时代,图片的传播和复制变得异常便捷,这也为一些想要不劳而获的“艺术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他们打着艺术的旗号,行抄袭之实,试图将别人的劳动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也败坏了艺术创作的风气。
张业兴及其代理商的行为,触碰了公众对于艺术原创性和版权保护的敏感神经。艺术创作固然需要灵感和借鉴,但绝不能以抄袭为捷径。
这起事件也暴露出当前艺术市场监管的不足。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版权法规,肆意抄袭和剽窃。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权益,也扰乱了艺术市场的正常秩序。
希望广大艺术家能够坚守艺术创作的底线,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用真正的艺术创作来赢得市场的认可。
对于张业兴“抄袭”事件,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艺术创作的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