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以575票当选主席,距离“满票”缺了一票。周恩来找到

爱吃凉历史 2024-11-29 19:54:45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以575票当选主席,距离“满票”缺了一票。周恩来找到毛主席,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毛主席回答:“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有关系” 1949年的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已经占领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政权节节败退,中国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随着解放军节节胜利,全国各界对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充满期待。这一年的3月,中共中央从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迁至北平。 新中国的建立需要一个全新的政治协商机制。经过深入讨论,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参加,共同商讨建国大计。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各个领域的662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时刻。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策。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还要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这个选举不仅关系到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组成,更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第一次实践。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入了最关键的一天。按照会议议程,这一天要选举产生包括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在内的国家领导人。 整个国家都在关注这一天的选举。虽然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理所当然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但选举程序依然严格遵守民主规则进行。 工作人员按照程序发放选票,现场秩序井然。每位代表手中的选票都承载着对新中国的期望,这一刻的选择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投票结束后,工作人员开始认真计票。当第一轮计票结果出来时,工作人员反复核对数字,确认无误后才敢相信这个结果:毛泽东获得了575票。 根据选举规则,参会代表共有662人,其中出席会议的代表为576人。面对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工作人员立即向周恩来作了汇报。 周恩来听到汇报后,决定亲自向毛泽东请示。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重要选举,这个结果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当周恩来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正在处理其他工作。周恩来将计票的具体情况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 毛泽东听完汇报后,平静地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既然是选举投票,那代表们就有权利选我毛泽东,也有权利不选我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有关系。" 这句话展现了毛泽东对民主选举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真正的民主选举就应该尊重每一位选民的选择权。工作人员得知毛泽东的回应后,继续进行后续的选举程序。 整个选举过程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民主程序的尊重。即便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选举依然严格按照民主程序进行。这次选举的结果,也打破了人们对"一边倒"选举的固有印象。 这次选举成为了新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证明了即便在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依然坚持民主选举的原则。 选举结果公布后,没有引起任何不必要的波澜。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为第二天的开国大典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575票的背后,折射出新中国初期政治生活中的民主色彩。 那一票的背后,是张东荪教授坚持的政治理念。作为燕京大学教授、民盟秘书长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提出了"中间路线"的主张。 1949年元月,张东荪曾与费孝通、雷洁琼等民主人士一同前往西柏坡,与毛泽东就国家未来发展道路进行探讨。在这次会谈中,张东荪详细阐述了他的"中间路线"理论。 张东荪主张在制度上调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他认为应该采取"中间性的政制",既吸收资本主义的优点,又保持社会主义的特色。 在政党制度方面,张东荪希望改变国共两党的性质,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联合政府。这个主张试图在革命胜利后,为中国开辟一条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在外交政策上,张东荪反对"一边倒"的外交路线。他主张中国应该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以谋求世界的安定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这些政见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存在明显分歧。但新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因为这些分歧而对张东荪采取打压措施。

0 阅读: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