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曾担任委员长。 朱 德:曾担任委员长。 叶剑英:曾担任委员长。 如图所示,在新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位元帅曾担任过委员长,一位是朱德元帅,一位是叶剑英元帅。 1976年9月,中国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年的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为中国政治舞台带来了深刻的变动。在这关键时刻,叶剑英,任职中央副主席及中央军委副主席。 10月6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四人帮”的打击行动在叶剑英的指挥下展开。叶剑英的角色在这一事件中尤为关键,他的决策和行动对于恢复国家的政治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7年,叶剑英迎来了他的八十大寿。邓小平、粟裕等多位老朋友齐聚一堂,庆祝他的生日,此时的气氛仿佛预示着新时代的来临。邓小平在会见中亲切地称呼叶剑英为“老帅”,叶剑英则谦虚回应。 1978年的中国,政治格局继续发生变化。在那年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叶剑英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一职位让他在国家的法制和宪法修改工作中扮演了核心角色。特别是在1982年,叶剑英主导的宪法修改工作成功完成。他严肃指出领导干部应当是人民的公仆,强调权力的法制约束。 除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成就,叶剑英对经济发展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1980年,他主持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在此期间,叶剑英不顾年事已高和健康问题,亲自赴各地考察经济建设,其足迹遍及深圳、珠海、海南岛以及梅县等地,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叶剑英晚年虽然身体多病,但他依然坚持工作,他的勤奋和对国家的忠诚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认可。 1980年5月13日,已是国家领导人的叶剑英在多年的繁忙工作中抽空回访故乡梅县,这是自他年轻时期以来的首次。梅县,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迎来巨变的地方,已与叶帅记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 叶剑英眼前的梅县,已经开始摆脱过去的面貌。县城的主要道路旁,新建的工厂烟囱冒着蒸汽,昭示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曾经狭窄的街道,此刻也被拓宽为宽敞的大道,路边新植的树木尚显稚嫩。当地居民的穿着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色彩更加鲜艳,样式更加多元。 叶剑英的行程包括访问了几个新建的重点项目,如新设立的纺织厂和电子组件工厂,这些都是当地政府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他详细询问了工厂的运作状态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对工厂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表示赞赏。 此外,叶剑英还参观了当地一所新建的中学。学校的教学楼是近年新建的,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如电子黑板和计算机室,这在当年的中国乡镇是极为罕见的。他与教师和学生亲切交谈,了解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并鼓励学生们勤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离开梅县前,叶剑英特意走访了他儿时的居住地。虽然原有的旧屋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居民楼。 1983年,他在担任五届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任期即将结束时,主动请求不再被提名为六届全国人大委员长候选人,显示了他深刻的自我认识和对国家需求的敏感。同时,他也陆续表达了希望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军委副主席等职务的意愿。中央对他的这些请求给予了批复。 在健康方面,叶帅的情况则日渐堪忧。1980年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后,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肺部感染频繁,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他仍旧坚持工作,在1981年曾经到武汉视察,期间接见了老红军何长工,展现了他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态度。 1983年,叶帅突然患上急性心肌梗塞,尽管经过紧急抢救有所好转,但1984年他再次遭遇大脑动脉血栓的打击,情况一度非常危险。之后,他在军事科学院卧床两年半,直至1986年10月,病情恶化,最终在10月22日离世。 离世后的一年,1987年10月22日,叶帅的骨灰被安放在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他当年参加广州起义牺牲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