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好作品”,这是我国文艺创作的基调,如今却成了许多人用来捍卫低俗文化的“武器”[发怒]!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人将“人民群众”的喜好与“低俗文化”划等号了,以致于“喜欢的人越多,就越是好作品”,多烂俗的东西在这样的理由下也能成了所谓的“经典”。 事实上“人民群众”历来包括全体人民,自然包括各文艺喜好习惯的群体——许多喜欢古典音乐、西方绘画艺术的人同样是“人民群众”的一部份! 像贝多芬、达芬奇等形成的世界文艺美学观历来为全球共识,你若偏爱某低俗情歌非说它是“经典”,除了说明你很会耍横之外、并不能改变约定俗成的文艺美学观——10人之中9人爱哼“老鼠大米、某某惩罚”,这就能说明它们也是经典了? 所以,即便“10人当中9人爱哼老鼠大米”,它注定永远登不上真正的主流舞台,因为这群体代表不了“人民群众”,这样的群体越是庞大、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越是退步而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人们一旦进入了大学,多会对丰富多彩的诗歌、音乐、绘画和文学作品两眼放光,如今还有这可能吗? 恐怕,上述10人中唯一不喜欢“老鼠大米”的那位早就被“人民群众”们网暴到要抑郁了![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