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方言里的“厕所”在你们家叫啥? 厕所,这一日常之地,在各地家乡方言中有着五

俊星看 2024-11-30 14:09:17

家乡方言里的“厕所”在你们家叫啥? 厕所,这一日常之地,在各地家乡方言中有着五花八门、妙趣横生的叫法,承载着浓厚地域文化与乡土烟火气。 在北京,老胡同里常能听到“茅房”一说,透着古都的质朴劲儿,像“您呐,前边儿拐个弯儿,茅房就在那儿嘞”,短短字眼,勾勒市井生活图景。天津卫百姓爱讲“茅厕(sì)”,带着海河两岸的爽朗,在南市街头,“介附近哪有茅厕,憋不住啦”,尽显直来直去性情。 山东部分地区叫“栏”或者“茅栏”,在沂蒙山区乡村,“上茅栏”是常见表达,因早年农村厕所简陋,多挨着猪圈、牛栏修建,名称由此而来。河北有些地方称“茅子”,邯郸老乡会说“去趟茅子”,简单直白,透着燕赵大地的醇厚实在。 到了陕西关中,“后院”指代厕所很普遍,因厕所多位于家宅后院,一句“我去后院一下”,外人或许懵懂,本地人却心领神会。四川方言里“茅司”独具特色,乐山、成都等地,街头巷尾常闻“找个茅司方便哈”,尽显巴蜀生活闲适随性。 湖南一些乡村叫“毛厮”,湘妹子脆生生一句“我去毛厮咯”,带着湘楚大地的泼辣劲儿。江浙沪一带,上海话有“坑棚”讲法,在弄堂里传着老上海味道;浙江部分农村称“便所”,吴侬软语说来,别具水乡温婉;江苏某些地方的“屎缸”,虽字面糙些,却满是乡土记忆,见证往昔生活点滴。

0 阅读:0
俊星看

俊星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