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里不允许使用中文!这是国际惯例,你们为何不遵守?”2021年,一向认为自己“世界第一”的美国跑来叫嚣,但这次我们可没有惯着他! 2021年,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成功,举世瞩目。
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迈入新高度,也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激起层层涟漪,出人意料的是,引发争议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空间站内部交流使用的语言中文。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要求中国空间站必须使用英语,理由是“方便国际合作”。
要理解这一事件,必须回顾中国航天发展的漫漫长路。
从“东方红一号”响彻寰宇,到“天和”号稳居太空,中国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段路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航天的发展一直不太放心,采取了不少技术封锁和政治限制的手段。
在国际航天领域,中国的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的航天事业屡屡遭遇外部阻碍。 西方国家以各种方式限制中国的技术引进,甚至在国际合作中刻意将中国排除在外。 他们公开预测中国的航天计划注定失败,嘲笑中国的技术水平落后,甚至在中国计划发射空间站时,不少舆论以不屑的语气断言:中国的空间站发射不可能成功。 面对质疑与封锁,中国没有妥协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了一条自主研发的艰难道路。从设计到制造,从试验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风险。 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肩负着重任,秉持着“不可能也要做到”的信念,在技术封锁的夹缝中突破重围。 他们夜以继日地攻克一个个关键技术难题,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属于中国的辉煌时刻。 从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载人航天时代;到嫦娥一号成功奔赴月球,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篇章。 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巅峰之作,作为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的空间站。 “天和”号核心舱不仅承担着支持宇航员长期驻留的任务,还肩负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重任。 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独立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彻底打破了以往国际空间站的垄断局面。 而这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 当“天和”号空间站稳定运行的消息传来时,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中国的声音不得不陷入沉默。 不过,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并没有因此改变,反而更担心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中国空间站开始使用中文进行内部交流时,一些西方国家坐不住了,他们跳出来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惯例”,要求中国空间站必须使用英语。 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言中包括中文,它有丰富的科技词汇,完全可以满足空间站交流的需要。 更何况,中国空间站是由中国自主研制建设的,使用什么语言进行内部交流,完全是中国自己的主权,无需他人置喙。 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反应如此强烈,其深层原因并非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对中国航天实力崛起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太空霸权地位的焦虑。 他们忧虑中国在航天领域越来越有影响力,会动摇他们在太空的主导地位。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国际空间站计划在2030年停止运营,到时候中国空间站就会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空间站了。 这意味着,如果世界各国想在太空科研上合作,都得跟中国打交道,这将改变原有的国际空间合作格局,对西方国家的太空霸权构成直接挑战。 美国试图通过施压干涉中国空间站内部事务,充分暴露了其霸权思维和不尊重国际合作精神,真正的国际合作应该基于平等和互惠,而不是强者欺负弱者或指手画脚。 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各国参与到中国空间站的项目中来,但这种合作必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2.07.27——中国空间站上为什么只写中文?外网的回答亮了!